文章图片
◎阿信
敲黑板:嗑瓜子 , 中国人都会的绝技?
在刚刚走远的春节假期里 , 家家户户一吃就停不下的食物 , 是什么?
不一定是鸡鸭猪牛 , 很有可能是另一种不起眼的小东西——瓜子 。
嗑瓜子的魔力在于不知不觉、随时随地 , 稍微一不注意 , 就嗑了一座小山出来 。
【打瓜|为什么嗑瓜子这件事 南北通吃 人人都爱?】现在兜里揣上一把瓜子 , 可以随时随地嗑起来 , 但在古代 , 想嗑瓜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
首先 , 要找到能嗑的瓜子 。
原产美洲的向日葵传入中国 , 已经是明末 , 然而中国人嗑瓜子的食俗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 。
那在有葵花籽之前 , 人们嗑的是啥?
答案是西瓜子 。
唐代中后期 , 契丹人开始引进种植西瓜 。
北宋初年 , 瓜子作为幽州地区的土产出现在《太平寰宇记》中 , 也就是说 , 那时候京津人民就已经开始嗑瓜子了 。
到了南宋 , 随着西瓜进入中原地区 , 西瓜子也成为各地百姓喜爱的休闲食品 。
不过 , 要特别声明的一点是 , 人们嗑的瓜子并非平时吃的西瓜的籽 , 而是一种特殊西瓜——打瓜的籽 。
打瓜味道一般 , 籽却又多又大 , 特别适合生产瓜子 。
在明清时期 , 不少地方志都记载过农民专门种打瓜收子的行为 。
“西瓜……其味酸而大者 , 土人种之 , 岁收其子 。 ”(清乾隆三十年河北《涿州志》)
“西瓜……其味酸、子大者名‘打瓜’ , 专取子充用 。 ”(光绪三十四年辽宁《海城县志》)
有了瓜子之后 , 就该研究如何嗑 , 怎么嗑更香的问题了 。
众所周知 , 炒是中国的独有烹饪方法 , 所以瓜子也逃不出被“炒”的命运 。
讲究的万历皇帝 , 对瓜子的做法要求是“用鲜西瓜种 , 微加盐焙用之” 。
现在看 , 这不就是今天的盐津瓜子吗?
同时 , 瓜子也逐渐成为民间过年的标配 。
吴越地区《岁时歌》中 , 正月对应的习俗就是嗑瓜子 。
乾隆年间《帝京岁时纪胜》中 , 京城的正月街上是这样的:
“卖瓜子解闷声 , 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与爆竹之声 , 相为上下 , 良可听也 。 ”
瓜子的叫卖声可以和爆竹声相提并论 , 可见人们嗑得有多上瘾 。
连明清文学作品中 , 嗑瓜子也成了主人公们不约而同的寻常消遣 。 比如《红楼梦》里就有“黛玉嗑着瓜子儿 , 只管抿着嘴儿笑”的描写 。
总之 , 从皇帝到平民 , 嗑瓜子一时蔚然成风 。
而西瓜子的“垄断” , 最终还是被打破了 。
美洲作物南瓜和向日葵传入中国后 , 南瓜子和葵花籽也顺理成章地打入瓜子家族 , 但葵花籽的“弯道超车”还要等到民国时期 。
民国时葵花籽被称为“香瓜子” , 人们发现它的形状相比西瓜子更容易嗑 , 从此一嗑不可收拾 。
嗑瓜子 , 中国人都会的绝技?
在互联网世界 , 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 那就是外国人不会嗑瓜子 , 只有中国人掌握了“嗑”这种独门绝学 。
在美国的棒球赛上 , 常常出现一种镜头 , 观众或运动员直接把瓜子连壳倒进嘴里 , 囫囵咀嚼 , 能吃到多少瓜子仁 , 全凭运气 。
某瓜子品牌在海外的包装袋上 , 还专门图解说明了嗑瓜子技术 。 当然 , 事实证明 , 俄罗斯人、西班牙人也是会嗑瓜子的 。
那为什么偏偏中国人这么爱嗑?上至茶馆酒楼里的大爷 , 下到小孩子 , 都能无师自通般 , 信手拈来地完成“嗑”这个动作 。
推荐阅读
- 金拱门|为什么有些人就那么抗拒香菜呢?这4类人还真得抗拒它
- 黄瓜|为什么感觉很多富豪吃得都比较简单?比如俞敏洪经常吃盒饭
- 梨树|不可辜负的甜蜜:为什么吃过莱阳梨的人都说好?
- 酸菜|我国吃货啥都能吃,为什么没人吃金鱼呢?看完涨知识了。
- 角度|年味为什么变淡了?
- 胡辣汤|消寒的北舞渡炖肉胡辣汤,为什么没能在东北流行?
- 冬瓜|为什么有些老顾客吃着吃着就不再来照顾生意了
- |寂寂无名的川菜,为什么被这个东北人做成了全国大生意,还要上市
- 酱酒|酱酒为什么要用新酒加老酒勾调?
- 金针菇|餐饮店为什么要设置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