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及其茶文化( 七 )


清·厉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着诗文藏富,有小品室、荡栉斋二集,今失传 。 予曾得其所着《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 。 “许次纾嗜茶之品鉴,并得吴兴姚绍宪指授,故深得茶理 。 ”
明·许次纾《茶疏》载:“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 。 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 。 其品甚佳,不嫌稍薄 。 他山射利,多摘梅茶 。 梅茶涩苦,止堪作下食,且伤秋摘,佳产戒之 。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说,以前没有在秋天的时候采摘茶叶的,近来也有了 。 秋天七八月的时候再采摘一次,被称为“早春”,它的品种很好,而不怕产的少 。 有的山上为了谋利,多摘梅雨时节的茶叶,“梅茶”涩苦,只能作为下等饮食 。 而且会影响到秋天采摘,好的产品一般都忌讳这样做 。
从唐代茶诗中也可以证明,唐代确实一年采摘茶叶只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并一年只采一次,只在春季,即只制造春茶 。 其它时间不采茶 。 例如,唐·李郢在《茶山贡焙歌》中唱道:“春风三月贡茶时……到时须及清明宴 。 ”“春风三月”显然是在清明节以前 。 又如,唐·白居易在《谢李六郎中寄蜀茶诗》中咏道:“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千片火前春 。 ”古代寒食节禁火,寒食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二天,所以“火前春”也就是在清明节以前 。 再如,唐·李德裕在《忆茗芽》中咏道:“谷中春日暖,渐忆啜茶英,欲及清明火,能消醉客酲 。 ”唐·李咸用在《谢僧寄茶》诗中咏道:“倾筐短甑蒸新鲜,白苎眼细匀于研 。 砖排古砌春苔干,殷勤寄我清明前 。 ”两诗所说的“清明火”和“清明前”都是清明节以前 。
按照中国历史情况和茶叶科学技术,唐代茶叶科技不怎么发达,肥料也不充足,一年采茶定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并且一年才采制一次春茶是合理的,是切合实际的 。 至于明代时,茶园管理科技仍然还有欠缺,所以
才不宜“多摘梅雨时节的茶叶”,否则不但“梅茶”涩苦,还“会影响到秋天采摘” 。
社会发展至今天,茶叶种类的多样化和茶叶科学的进步,现在采茶的时间已远不至此,加以我国产茶区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不一,种类品种繁多,茶叶采摘时间,差异范围很大 。 因此可以说,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并且获得不同的茶 。 一般说来,惊蛰到立夏为春茶季节;小满到夏至为夏茶季节;大暑到寒露为秋茶季节 。 在南方温湿茶区,有的在夏茶与秋茶之间还多采一次“暑茶”;在秋茶与春茶之间还多采一次“冬片” 。 所以说,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陆羽所说的“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已不适用了 。

澳大利亚及其茶文化

文章插图

澳大利亚及其茶文化

文章插图

尤溪茶艺一红醇绿翠朱子情
梦远明清古道村,源头活水圣贤乡 。 最美梯田谁裁…,此情可待寄云山 。 穿过苍莽的群山,蜿蜒的涧壑,青色的田畴,潜入尤
溪五月的花光水气,其品来自闽中明珠尤溪双骄--红醇绿翠朱子情 。
尤溪始建县于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素有崇文尚学的传统 。 “尤溪风月无古今,学海扬帆有后人” 。 尤溪白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种茶历史悠久,是福建名茶的主要产地,尤以绿茶、红茶更为知名 。 山居竹为邻,客来茶当酒(洗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