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及其茶文化( 六 )


研究表明,唐代确实一年采摘茶叶只守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并一年只采一次,即只制造春茶 。 其它时间不采茶 。 由于产茶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所以时间有的提早些,有的推迟些,但均在”二月、
三月、四月之间“ 。
陆羽《茶经·七之事》还引《本草·菜部》说:”苦菜,一名荼……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 。 “更说明了唐代采摘茶叶的时间是春采 。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
那么古代何时才开始采制其它季节的茶叶呢?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明代已有 。
明·许次纾是因为《茶疏》专着享名于世的 。 许次纾( 1549~ 1604?),字然明,号南华,家在钱塘,是明代的茶人和学者 。 许次纾的父亲是明-嘉靖年间的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 。 许次纾因为有残疾没有走上仕途,终其
”北山古丘神所授,以泉名郡天下传 。 “ ”置邮纵可走千里,不如一掬清且鲜 。 “ ”泉鲜水活别无法,瓯中沸I叶J酥雪妍 。 “三、茶品官品齐名
(一)、为官清廉,同情民间疾苦 。 咸淳七年(1271)任广东梅州知州,理政有方,为政清廉,颇得好评 。 进士杨圭诗赞日:”曾氏井泉千古洌,蒲侯心地一般清 。 “《心泉学诗稿·卷1.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诗云:”举酒劝尔农,更为我侬劝 。 车笠虽不同,所谐此盂饭 。 或耕在茁畲,或耕在方寸 。 膏雨足一犁,田头怯呼唤 。 五百维莠骄,胥徒乃蟊患 。 与国充耘籽,勿使地篙蔓 。 幻体饥渴同,世味甘苦半 。 盘中一粒餐,锄下几滴汗 。 光阴驶历块,彼此不可玩 。 岂为许行言,劝课在兹旦 。 父老倾耳听,童稚绕屏看 。 相顾持我语,取信如执券 。 安得佣耕人,从今不言倦 。 “
(二)、功成身退,隐居乡间 。 咸淳九年(1273年),蒲寿晟梅州任满,因平定海寇有功,诏为吉州知州,不赴任而回泉州 。 明《大明舆地名胜志·泉州志胜》记:”寿晟授知吉州,不赴 。 “乾隆《泉州府志·卷75.拾遗上》亦记:”初,寿晟白宋时仕至知吉州,逆计宋事已去,辞不
赴 。 “宋朝将倾,蒲寿晟弃官隐居于泉州东郊法石乡云麓别墅老家 。 引种各种蕃花,如素馨花等,流传至今 。 又如蒲寿晟《心泉学诗稿·卷1》有《投后村先生刘尚书》 。 蒲寿晟慕刘克庄之名气而”贻书陈诗“,进而”请其序“,《投后村先生刘尚书》当即所贻之书、所陈之诗也 。 其诗日: ”采松北山下,日与樵者亲 。 寸尺拾遗坠,时以供炊薪 。 朝跻白云间,暮宿芳草滨 。 疏泉溉其本,镜心澄尔神 。 “此诗反映了蒲寿晟因家境衰微和宦途不顺,有心隐居山林、孤芳自赏的心 。 蒲寿晟也在诗中抒发出”煮茶与客早归去,落日前山路更多 。 “一样的感慨 。
参考资料
[1]《泉州府志》 E2l《晋江县志》[3]《清源山志》 E4l蒲寿晟《心泉学诗稿》
Esl陆羽《茶经》
E6l卢仝《玉川子诗集》[7]福建省情资料库网 E8l《泉州市志》
[9]蔡镇楚、施兆鹏《中国名家茶诗》
一生,不过作个布衣 。 他的诗文创作甚富,可惜失传大半,只有《茶疏》传世 。 、
许次纾深谙茶理,嗜茶,在《茶疏》中写道:”余斋居无事,颇有鸿渐之癖“,说自己和陆羽的喜好一样 。 每年春茶新上时,他一定要去浙江长兴、吴兴一带,长兴顾渚有茶园和他的故交,许次纾去那里与故友一道细啜新茗、品议茶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