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黄素是决定红茶质量的三种茶多酚之一 。 茶多酚的含量越高,茶叶的质量越好 。 研究人员发现,澳大利亚茶叶的茶多酚含量一般比国外生长的茶叶低很多 。
后来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在北昆士兰生长的茶叶,于是在那里发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采摘的茶叶,才能冲泡出上乘的茶 。 他们发现,“夏季收获的茶叶在加工以后,茶黄素的含量最高,也相应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红茶” 。 除了采摘时间以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袋泡茶所用的过滤纸,也会影响茶汤的质量 。 他们注意到茶多酚的溶解度从82%到92010不等,说明劣质茶袋可能会阻挡茶叶中最有味道的物质的溢出 。 因此,专家们建议,茶叶生产者可以通过一个系统来确定最佳的采摘时间,以便获得最
好的口感, 。
在澳大利亚,并没有如同东方的茶艺,但是沿袭了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澳大利亚保留了一些英式的饮茶传统 。 以前澳大利亚每个政府部门、工作单位都有“茶伺”( tealady),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召集、备茶是他们全部的工作内容 。 每天早上10: 30和下午3:30左右,茶伺就会推着装有点心、茶、咖啡的推车,召集大家聚在一起,谈谈天 。 这个时候,茶伺起的作用就非同小可 。 据悉,澳大利亚外交部曾经有一位非常着名的茶伺 。 一天,外交部长给大家开会,但是下午茶时间到了,于是这位茶伺敲门进去打断了会议,告诉部长茶已经准备好了,不能等太久 。 过了一会儿,会还没有开完,茶伺强制中止了会议 。 当然,这是个例外,但说明那时那地,即便是部长也不可以破坏大家的下午茶时光 。 但是现在,这样的茶聚机会变得很少了,因为大家觉得这样工作效率太低,因此,下午茶的悠闲似乎不再需要了 。 逐渐的,十几年前,下午茶在澳大利亚就基本消失了 。
在澳大利亚的偏僻农村,迄今还流行着一种奇特的“茶壶舞” 。 当茶壶中的水烧沸时,就放人茶叶,然后将茶壶提起,并绕着身子舞动,而且越舞越快 。 但不见壶中的
茶汤溢出或溅出来,因此博得了在场人的钦佩 。 然后速度渐漫,最后停止舞动 。 这时壶中的茶叶和沸水已充分搅匀,茶汤滋味己香浓,主人便开始向宾客顺序敬茶 。 3澳大利亚茶饮茶文化
3.1红茶文化
红茶是澳大利亚一种民俗茶饮 。 流行于澳大利亚欧洲移民居住区 。 这些欧洲移民及其后裔,饮用红茶与同欧洲习惯相同,须滤去茶渣,并喜欢加以糖、牛奶、柠檬或其它果汁调味,他们特别钟爱茶味浓厚,刺激性强,汤色鲜艳的红碎茶 。 也就是说澳大利亚人讲究红茶的质量 。 3.2绿茶文化
绿茶是澳大利亚一种民俗茶饮 。 流行于澳大利亚亚洲移民居住区,尤其是华人居住区 。 这些人保持了家乡饮用绿茶的习俗,在异国他乡仍然喜爱饮用绿茶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煮茶与客早归去落日前山路更多 --读宋元泉州诗人蒲寿晟的茶诗
蒲寿晟,中国宋元时期泉州诗人 。 亦作寿成,讳颐嗯畹,(今泽作“伊斯哈格”),字镜泉,号心泉 。 蒲寿庚之兄 。 约生于宋朝嘉泰至元朝至元年间(1201~1294年) 。 其先祖是阿拉伯人,世奉伊斯兰教,先在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贸易,南宋初迁至广州,经营香料、丝绸,富甲两广 。 随着泉州贸易的发展,其父蒲开宗全家从广州迁到泉州,定居在城东南郊的法石乡云麓村 。 蒲开宗富有资财,在地方上兴办一些公益事业 。 淳祜三年至六年间(1243~1246年),蒲开宗为便利行旅,在洛阳溪上兴建龙津桥和长溪桥,又为已故太守倪思建祠奉祀,因此朝廷授予承节郎的官衔 。 蒲开宗死后,其基业由蒲寿晟兄弟继承 。 咸淳七年(1271),南宋朝廷因蒲寿晟兄弟协助地方官府击退海盗,立有战功 。 任蒲寿晟为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县)知州,以蒲寿庚为闽广招抚使,兼领泉州提举市舶司使 。
推荐阅读
- 龙井茶的保存方法
- 我国的茶风茶俗
- 安溪茶文化习俗:呷新娘茶
- 中国茶文化符号
- 三国以前 茶文化启蒙
- 茶文化的资料
- 阿婆茶|阿婆茶的传说
- 茶树茶叶瘿螨及其防治措施
- 茶树茶奕刺蛾及其防治措施
- 老茶馆文化,七大城市的老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