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中低产茶园的原因
中低产茶园的致因复杂 , 茶园的特点各异 , 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为:自然低产型和胁迫低产型二大类 。 自然低产型是因树龄大、生机减弱、树势衰退而导致生产力低下 。 胁迫低产型是缘于环境和技术因素的不良 , 削弱了茶树的生机而树势衰退 , 以致产量明显下降或长期处于产局面 。
(一)树龄过大
茶树同其他植物一样 , 都要经历从幼年→青年→壮年→衰老的过程 。 茶树虽为长寿植物 , 在栽培条件下茶树生机衰退比自然生长的快 , 有效经济年龄时期一般为40~50年 , 即使培育水平较高的茶园中高产期也只能持续到30年左右 , 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 。
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 , 历经30~40年 , 常规茶园的茶树自然进入衰老期后 , 树势衰败 , 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 , 生机不旺 , 低产、低质、低值 。
(二)生态条件恶劣
茶树在长期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其自身的生育规律 , 茶树生育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 。 众多生态环境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在不同情况下对茶树的作用是不同的 。 茶树在适生环境条件下 , 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 , 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
有的茶园坡度大、梯面过窄、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结构差、PH过高过低、养分贫乏、易受旱、寒和病虫、杂草危害 , 使茶树生长不良 , 甚至危及茶树的生存 , 往往表现植株矮小 , 高低参差不齐 , 树势衰败 , 细弱枝结节枝多 , 鸡爪枝多 , 育芽力差 , 对夹叶多 , 而枝干不断枯死 , 茶园处于低产水平 。
(三)建园不当
茶树原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 , 具喜温、喜湿、耐阴的生态特性 , 而栽培茶树必须满足其的生态特性需求 , 才能使茶树生长良好 。 建园不当:一是建园位置不合理 , 在不太适合茶树生长区域建园 , 致使茶树生育不良 , 年生长量低;二是茶园规划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到位 , 择地不当 , 基建质量差 , 种植前未深耕、未施有机肥、品种差、间作不当 , 单位面积上茶树的株数过少(每亩定植500~600株) , 缺株断行严重 , 覆盖度低 , 长势差 , 采摘面积较小;三是引种不当 。
(四)培管不科学
由于投入水平或技术能力等原因 , 特别是农户分户管理的茶园 , 不重视茶树的培育管理 , 种后长期失管 , 长期不施或少施肥 , 耕作不当而土壤板结、根系严重损伤、杂草丛生;采摘过度 , 病虫害防治不力而使茶树生机衰退 , 未老先衰;严重干旱、缺水或浸水 , 冻害引起茶树枯死;修剪不合理而使树冠结构不良 , 仅能维持低水平产出 。
鉴于此 , 必须针对中低产茶园形成的不同症结 , 依中低产茶园的具体成因和程度不同;茶树树龄、树势和园相不同;中低产茶园所处地形、地势不同;管理水平不同等 , 因地制宜地采用相适宜的改造技术 , 构建适宜茶树生育和高产优质高效的环境条件 , 将低产低质的中低产茶园改造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茶园 。
中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的茶园是指那些有改造价值的中低产茶园 , 即:坡度适宜(25°以下) , 土壤和生态适宜的茶园 。 中低产茶园经改造 , 产量应持续上升 , 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
因茶园低产的成因和程度不同 , 树龄和园相不同 , 故中低产茶园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 , 须科学规划 , 从宏观到微观 , 依低产的原因、树势状况、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情况 , 及要求达到的目标 , 运用不同的技术措施 , 有计划分步实施 , 使茶树更新 , 使茶园恢复生产力 。 至于有的衰老低产茶园 , 采用更新改造技术已无多大经济价值 , 就需采用改植换种 , 嫁接换种等技术进行改造 , 从而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茶园 。
推荐阅读
- “炒青”与“蒸青”技术
- 生态无公害茶园的安全用药六法
- 茶园虫害肆虐 专家上山解急
- 中茶所专家会诊茶叶新品种“中茶108”
- 大红袍的美丽传说
- 艳红似火的大红袍
- 方壶琐谈
- 熟地的形态特征
- 全省首个有机白茶精深加工技术中心落户兴山
- “吓煞人香”的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