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洁群对家乡六堡镇黑石村的原生态农家茶有着深厚的感情 , 多年来 , 一直坚守乡间苦心钻研、制作和传承传统六堡农家茶 , 并因此在2009年获得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的殊荣——黑石山峦间的执着坚守
谷雨时节 , 我们慕名前往苍梧县六堡镇大山深处 , 寻访被乡亲们尊称为“群姐”的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 。
在久雨初晴充满乡土风韵的塘坪村 , 在若隐若现云雾缭绕的黑石山峦 , 在两树拥抱绿荫婆娑的百年榕树底下 , 群姐的家以及由她一手建造的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就坐落在这里 , 而在不远处 , 至今还保留着清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留下的那一片青石砌筑而成的老茶园 。
走进群姐的茶室 , 就像走进六堡茶的世界:箩筐、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盛茶器具古色古香 , 茶芽、茶梗、茶壳、茶花、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名茶品种琳琅满目 , 置身其中 , 但觉茶气袭来沁人心脾 。 捧着群姐精心泡制的六堡农家陈茶 , 慢斟细品间满齿留香 。 此时此地 , 我们才悟出了些许一些老茶客喜欢喝原生态黑石山茶的缘由 。
六堡镇黑石山高温多雨 , 终年盖雾 , 特殊的气候和土壤 , 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 。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 生于六堡长于六堡未满20岁的群姐 , 已经开始随老一辈制茶师学艺了 。 由于勤奋好学 , 她很快就掌握了传统的制茶技艺 。 对原生态“土茶”的钟爱 , 让群姐此后一直坚守乡间 。 她行走于纯净的黑石山岭 , 采用六堡原产茶青 , 苦心钻研和制作传统六堡农家茶 。 近年来 , 六堡茶产业呈现出复兴的势头 , 群姐也及时抓住商机 , 大力传承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
六年前 , 群姐在黑石山承包一方山地种下当地优质树种 , 发展六堡茶种植和加工业 。 近年来 , 她种植的六堡茶产量不断扩大 , 但是 , 依然未能满足茶叶加工生产的需要 。 由于群姐信誉好 , 附近的茶农都喜欢上门卖茶青 。 然而 , 群姐对茶青的要求甚高 , 她认为选茶青一要看手感 , 二要辨汤色 , 三要观察茶园土壤 , 为了保证春茶品质 , 她还严格要求茶农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 而在传统制作工艺的推广方面 , 她更是颇费苦心 。 每逢春茶上市 , 群姐就会办起培训班 , 在十里八乡招收新学员 , 采茶、杀青、初揉、沤堆、复揉、烘干、分类、发酵、干燥、上蒸、陈化……六堡茶制作的传统工艺 , 她毫不保留地向乡亲们一一传授 。
执着和坚守让群姐得到了回报 。 2009年6月 , 群姐荣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称号 , 成为广西惟一获此殊荣者 。 采访时 , 我们细心观察群姐所揉制的茶叶 , 几经翻炒搓揉后竟卷成了一粒粒的螺状 , 可见其“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并非浪得虚名 。
【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如今 , 50多岁的群姐 , 最大心愿就是将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 。 多年来的诚实经营 , 使群姐赢得不少的回头客 , 北京、上海、广州、南宁甚至粤港澳地区的茶商都向她发来订单 , 她的产品已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 。 今年 , 踌躇满志的她计划增加十个传统工艺制作炉灶 ,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 此外 , 群姐还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 , 借助六堡茶文化打造农家乐旅游项目 , 腾出几间客房 , 酿好几坛美酒 , 在茶园养好土鸡 , 在周边围起菜园 , 专门接待各方来访的嘉宾 , 让客人吃住在农家 , 并亲身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品茶的无穷乐趣 , 在学茶技、观茶道、品茶韵、赏山景中加深对传统生态六堡茶的认知 。
推荐阅读
- 茶尺蠖对秋茶的危害严重
- 闽南茶农的制茶法
- 名优茶加工技术有哪些工艺流程?
- 楼塔炒青茶,数百年不变的工序
- “炒青”与“蒸青”技术
- 崂山绿茶的制作
- 往来皆茶客 闽潮一缕香
- 一 工夫茶的涵义
- 工夫茶与功夫茶之混称
- 普洱茶的色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