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与“功夫茶”混称的情况, 时下十分流行 。 其实, “工夫茶”不能称“功夫茶” 。 特为之正名 。 (一)“工”、“功”有别 工, 《说文解字》云:“工, 巧饰也, 像人有规矩也 。 ”徐锴注曰:“为巧必遵守规矩、法度, 然后为工 。 ”段玉裁注曰:“凡善事其事曰工 。 ” 功, 《说文解字》云:“功, 以劳定国也 。 ”《尔雅》云:“绩, 勋;功也 。 ” 上述引文, 说明了“工”, “功”的原始意义, 区别一目了然, 不可混用 。 如《孟子》“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句, “工”绝不能代之以“功” 。 (二)“工夫”、“功夫”有别 “工夫”、“功夫”虽不乏通用实例, 但其区别仍然存在 。 混用必致概念不清晰 。 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 。 【工夫茶与功夫茶之混称】 如《朱子语类•卷六九》云:“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 无迹 。 ”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 。 王明阳《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这一个工夫, 须着此两个字, 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 ” 黄绾《明道篇•卷一》云:“以致知示工夫, 以格物示功效” 钱德洪《论学书》云:“见在工夫……此即行著司察、实地格物之功也” (请注意黄、钱话中“工”、“功”联用的差别) 。 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 显示理学家积功累行, 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 。 此类“工夫”, 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 以表现武打为主的故事片称为“功夫片” 。 此处的“功夫”特指武术, 决不可代之以“工夫” 。 (三)“工夫茶”、“功夫茶”有别 专指品饮之“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记载, 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 。 其后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资料, 多称“工夫茶” 。 清中期以后, “工夫茶”作为型种遗存, 流行于潮州及其周边地区 。 而潮州地区的传统叫法是“工夫茶” 。 按潮州声韵分部, “工”属“江”韵, “功”属“忠”韵 。 潮州工夫茶、中国工夫茶、中国茶道, 实质上是三位一体 。 因而就潮州工夫茶的“本体”(即存在的原始本质意义、规律、法则)而论, 其存在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 。 借用王阳明的话说, “合得本体是工夫, 做得工夫是本体(《传习录》) 。 ” “工夫”即“本体” 。 这意味着哲学的玄思离现实生活越近, 其生命力也越强 。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 有鉴于上述的文字原义追溯, 最早的文献记载, 流行地区的传统叫法, 潮州声韵的分部参照, 工夫茶的突出特点, “工夫”即“本体”的哲学思考, 应该还“工夫茶”以正名, 放弃容易发生歧义, 缺乏概括能力的“功夫茶”称谓 。
推荐阅读
- 一 工夫茶的涵义
- 工夫茶文化
- 二 工夫茶的涵义
- 方壶琐谈
- 安溪铁观音茶叶的“正酸”与“歪酸”鉴别
- 如何鉴别新茶
- 普洱茶古茶山与茶品
- 大叶茶与普洱茶
- 茶壶里的喜与忧
- 茶与真言密教---开元年间密法与茶俗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