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张洪英:因为爱茶而卖茶

[摘要说明]茶人张洪英:因为爱茶而卖茶 爱 
    张洪英经营多年 , 爱称自己为人 。
    “ , 一个平凡的名称 , 平凡的产品 。 它清纯淡雅 , 香醇甘甜 , 多少诗人 , 人为它平凡的魅力吸引 , 几千年的文化魅力和它对人类健康的奉献让我走上了人之路” , 张洪英说 。
    张洪英在19岁就和结缘 , 至今已有近20年了 。 当初刚改革开放 , 生意很好做 , 后来因种种原因 , 不再经营 , 来到北京 。 可的情结一直萦绕在心头 , 挥之不去 。
    1998年 , 张洪英不顾家人的反对 , 毅然决定重新经营起 。 “因为我喜欢的品质 , 可是放弃那么多年 , 从头做起 , 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商品时代 , 谈何容易 。 我想做品牌 , 可怎么做 , 拿什么去做 , 凭我前几年的经营和对产品的了解根本不行 。 ”张洪英很清楚自己的起点 。
    经营
    张洪英选择了从加工开始 , 生产加工名优绿 , 再进入北京市场批发 。
    “可当时我对名优的生产加工、销售渠道知道得很少 。 我便从江苏请来做碧螺春的师傅 , 从浙江请了生产龙井的师傅 , 峨眉老家请做竹叶青的师傅在峨眉办起了名优加工厂 , 生产出来的产品发往安徽的蛾桥 , 江苏的苏州市场 , 北京的马连道进行批发销售” 。
    不过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 。 第一年由于产品结构和质量不对应市场 , 效益不太好 。 后来 , 张洪英听人说贵州资源品质好 , 价格比较低 , 就从贵州的第一站松桃县出发 , 同仁地区、眉潭、遵义等贵州各大产县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
   “几乎跑遍了整个贵州 , 喝遍贵州地区的产品 , 通过抽样检测 , 的确感到贵州品质不错 。 可要下决心投资生产是很难的 , 贵州是天无三日晴 , 地无三尺平 , 交通太差了 , 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叫贫穷落后 。 厂无生产设备 , 无技术力量 , 无资金 , 不会采摘名优 , 我很犹豫 , 做困难太多 , 不做产品质量的确不错 , 经过再三考虑 , 我坚定了信心 , 既然做 , 就把优秀品质带进北京市场 , 既能给当地脱贫致富 , 也能有一个好的市场开拓 , 又能让北京消费者喝到真正无害、无污染的高山 , 就这样我下决心在浙江上洋机厂购置了二十多万元的名优设备 , 从四川峨眉请来生产技术骨干 , 投入到贵州偏远高山地带进行加工生产 。 ”张洪英敢做敢为的川妹子形象跃然纸上 。
    “第一年因各种原因 , 亏损了近40万元 , 当时我也有退出行业的想法 , 要生产出真正的好太难了 , 可当听到消费者购买了我的产品后 , 有很多顾客问我 , 明年还有这样的吗?明年我还来买 , 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 , 我又有了信心 。 我多方询问还有什么好的资源产品 , 有厂告诉我 , 有云贵、川地区的小叶野生苦丁厂 , 是很不错的 。 在经过验证考查之后 , 感觉这产品很好 , 不错 , 我又派人去学生产技术 , 然后到各山区发动农采摘 , 收青叶加工生产 。 从2000年后我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后得到很好的市场评价 。 ”到2002年张洪英发现北京市场大多是大叶品种的花 , 就又投入资金生产小叶花 , 产品进入市场后受到青睐 , 很多消费者很喜欢小叶花 。 张洪英终于看到了拨开云雾后的青天 。
    以下是在采访人员多次追问后张洪英透露的营销数据:1999年销100多斤 , 1万多元的营业额;2000年销售绿3000多斤 , 小叶苦丁2000多斤 , 总营业额68万元;2001年绿的8000千斤 , 小叶苦丁7500斤 , 营业额到180万元;至2003年竹叶青、蒙顶甘露、小叶野生苦丁 , 小叶花以其优秀的品质 , 在批发市场销量极好 , 竹叶青年销量达4万斤 , 小叶苦丁九万斤 , 蒙顶甘露1.5万斤 , 小叶花2500斤 , 2003年总批发营业额480万元 , 2004年总营业额攀升到690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