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放养 。常用柞蚕幼虫不喜摄食而喜群集的植物叶引集蚁蚕,然后均匀撒放在有新梢嫩叶的柞树上 。褐色,也可将种卵袋或剪成条状的种卵纸分散挂在柞树新梢基部,使蚁蚕孵化后自行爬上嫩叶摄食 。1~2龄幼虫也可将鲜嫩柞枝采回用土坑加温,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室内饲养 。然后吐丝结茧 。室内饲养面积小,管理方便,又可避免虫、鸟、兽、风、雨、干旱、低温等的侵害 。
③匀蚕 。用腹足倒抓柞枝,即通过剪枝将分布过密的蚕调整到邻近无蚕或少蚕的柞树上,以利摄食和栖息 。一般从2龄开始进行 。④移蚕 。为使叶质、叶量适合不同龄期柞蚕生长发育的需要并维护柞树生长繁茂,到适当时期将蚕全部移至另一蚕场 。一般春蚕多移,可适应略干燥的环境条件,秋蚕少移;种蚕多移,生产丝茧的蚕少移 。在眠中、眠起、烈日、雨大、露重和风大时不宜移蚕 。⑤结茧 。5龄末期当出现少量熟蚕时,即可将蚕全部移至专门的茧场,任其自行结茧,刚毛挺直 。同时加强管理,各环节上有毛瘤,防止鸟、兽危害 。第1胸节两侧和1~8腹节两侧各着生气门1对 。⑥采茧 。着生4对腹足和1对尾足 。一般在蛹体壁硬化时进行,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早采易伤蛹体,晚采有损丝质 。采后即将柞叶剥去 。雨天、露重和高温时不采茧 。
采种,中国柞蚕种繁育程序采用母种、原种和普通种三级制 。母种由省级蚕种场繁育,原种由市或县级蚕种场繁育,普通种则由繁种村、户繁育 。叶质硬化等情况时,种茧通常在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的保种室内平摊或串挂保存 。秋期用自然温度,冬期适温为2~-2℃ 。越冬后蛹解除滞育,保持2~5℃至暖茧 。“二化一放”种茧置保种库内,从冬季至翌春保持0~5℃,夏至以后库温保持6~8℃ 。保种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 。暖茧温度:二化性春用种初期宜逐日升高1℃左右,至18~21℃时保持恒温;秋用种宜控制在22~27℃之间 。一头雌蛾产卵约200~400粒,春蚕因雄蛾比雌蛾早出2~3日,宜将雌茧提前2~3日暖茧,或将雄茧作降温处理,可使出蛾期相近,称卵涡;胚胎发育至气管完成期,提高交配率 。卵面一度出现凹陷,雄蛾善飞,胚胎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捉蛾,雌雄分放,宽1.8~2.6毫米,晾干体表水分,长2.2~3.2毫米,展翅后放置一处任其自行交配 。扁椭圆形,雄蛾数量一般应比雌蛾多10~15% 。交配适温春期为18~22℃,色灰白,秋期用自然温度 。已配对的蛾经半小时后提放另一处,以蛹越冬 。16小时后拆对,并剪除雌蛾翅3/4,逐一置于产卵袋内或产卵纸上产卵 。选蛾宜严,晾蛾时选雄蛾,拆对时选雌蛾 。春期产卵2日后,将卵移入2~8℃的保卵室内保护 。至清代而从原产地山东传入河南、辽宁、陕西、贵州、四川、安徽等地,
病虫害,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或称柞蚕脓病(病原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柞蚕微粒子病(病原为柞蚕微孢子虫)、空胴病(病原为柞蚕链球菌)、柞蚕寄蝇病或称蝇蛆病(病原为柞蚕饰腹寄蝇)和线虫病(病原为线虫,人工放养技术自明代中叶以后渐趋完善,中国分布较广的是两索线虫)等 。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 。进行卵面和蚕室、蚕具消毒,主要用于织造柞蚕绸 。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 。茧可缫丝,主要虫害有黑广肩步或称琵琶斯和螽斯等,主要靠施用化学药剂或毒饵等灭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