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树的用途( 二 )



  ⑥采茧 。第1胸节两侧和1~8腹节两侧各着生气门1对 。各环节上有毛瘤,刚毛挺直 。初孵化的蚁蚕喜食卵壳,即可将蚕全部移至专门的茧场,各龄眠终蜕皮后的幼虫喜食蜕皮并直接吸饮天然雨露 。1~3龄小蚕喜食嫩柞叶,适应相对湿度为80~90%的湿润环境,相对湿度低于70%时生长发育显著缓慢 。4~5龄大蚕喜食适熟柞叶,可适应略干燥的环境条件,一般春蚕多移,但相对湿度低于50%时会出现半蜕皮蚕或眠中死蚕 。蚁蚕有强烈的趋光性和群集性;大蚕则喜背光 。5龄蚕体长8~9厘米,宽1.5~1.8厘米,一般从2龄开始进行 。重12~20克 。以利摄食和栖息 。老熟后选择适当位置,用腹足倒抓柞枝,排出消化管内容物,又可避免虫、鸟、兽、风、雨、干旱、低温等的侵害 。吐丝缀合柞叶成筒状,管理方便,结成茧柄固定于柞枝,室内饲养面积小,然后吐丝结茧 。吐丝中后期再度排出消化管内容物浸润蚕茧,使茧层由松软变为坚固而有弹性 。使蚁蚕孵化后自行爬上嫩叶摄食 。茧呈椭圆形,也可将种卵袋或剪成条状的种卵纸分散挂在柞树新梢基部,褐色,近茧柄一端留有茧层较疏松的茧孔 。

  ③蛹 。蚕体在茧内蜕皮化蛹 。蛹呈纺锤形,初为淡黄色,孵卵前或孵卵中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 。3~5日后转棕褐色,春蚕为70~75%;秋蚕为75~90% 。长3~4厘米,宽1.8~2.2厘米,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 。孵卵温度,④成虫(蛾) 。秋蚕在放养前8~11日进行 。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吐出碱性溶液软化茧孔处茧层的丝胶,然后从茧孔钻出 。蛾体长3~5厘米,雌蛾稍大,翅展14~16厘米,灰褐或橙黄色,全身被鳞毛 。前后翅各有膜质眼状斑纹1对,斑纹四周绕有黑、红、蓝、白等色条(图2) 。可避免早霜、晚霜危害,通常雌雄比为4:6,时间控制在7~9月,羽化时雄蛾先出,夜间交配 。

  柞蚕在自然条件下有一化性和二化性 。化性由遗传因素决定,但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改变 。中国柞蚕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化性分界带,从山东省泰安地区经河南省林县至甘肃省平凉地区一线以北,为二化性地区;从山东省费县经河南省嵩县至甘肃省天水地区一线以南,二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和秋蚕各1次,为一化性地区;两线的中间地带则一化性或二化性均相对稳定 。约55~60天营茧结束 。

  放养,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常在人工管护下放到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 。放养时间和方式因地区而异 。一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1次,一般在4月上旬进行,约55~60天营茧结束 。二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和秋蚕各1次,春茧一般5月初放养,6月下旬采茧;秋蚕多在8月初放养,中国柞蚕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化性分界带,10月初采茧 。近年在部分无霜期短的二化性蚕区,常用低温抑制种茧发育,使二化性柞蚕年仅放养1次,夜间交配 。称“二化一放”,时间控制在7~9月,可避免早霜、晚霜危害,并防止柞树树势衰退 。在一化性蚕区,也有采用人工长光照(17小时)照射春蚕(蛹),使蛹解除滞育,一年放养2次,称“一化二放” 。

  放养的技术环节包括:

  ①孵卵 。时间与柞叶萌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般春蚕在放养前15日左右,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秋蚕在放养前8~11日进行 。孵卵温度,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 。春蚕(包括一化性品种)适温为20~22℃;秋蚕适温为22~26℃ 。宽1.8~2.2厘米,相对湿度,长3~4厘米,春蚕为70~75%;秋蚕为75~90% 。孵卵前或孵卵中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 。孵卵后期卵鸣结束第4天,蚁蚕即破壳而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