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饮法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和饮用茶叶以来 , 饮茶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 在我国古代 , 茶叶最初作为药用 , 是采摘生叶煎服 。 以后 , 发展为以茶当菜 , 煮作羹饮 , 或与其他食物调剂饮用 , 到了明代 , 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常用的茶叶冲泡饮用的方法 , 同时 ,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 茶类众多 , 风怕习惯不一 ,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东方法 。 不同类的茶叶的饮法虽有相同的一面 , 也有一定的差异 。 这是必须加以区别的 。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 , 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杯饮法 , 一种是壶饮法 。 一般说 , 各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 , 大多采用杯饮法;各类红碎茶及红茶片、红茶末等 , 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 , 便于饮用 , 习惯采用于壶饮法 。 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划分 , 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 。 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饮红茶采用“请饮法” , 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调料 。 但在广东 , 有些地方要在红茶里加牛奶和糖 , 使营养更丰富 , 味道更好 。 在我国西藏、内蒙古 , 这种饮法更为普遍 , 称之为酥油茶和奶茶 。 通常的饮法是:【茶叶饮法】 先将茶叶放入预先烫热的茶壶中 , 冲入沸水浸泡约五分忡 , 然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 , 冲入适量的糖、牛奶和乳酪 。 在茶壶中泡过一次的茶渣 , 一般弃去不再用 。 (二):绿茶饮法用开水冲泡茶叶而饮 , 是近代比较普遍的饮茶方法 。 但用茶叶煮作羹饮或作为菜肴 , 知道的却不多 。 在我国云南、广西、湖南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 至今还存在着古时候遗留下来的几种茶叶特殊饮用法 。 烤茶 , 也称爆冲茶 。 居住在云南东北、西北部及西双版纳的兄弟民族现在还习惯于饮烤茶 , 即用椒、姜、桂与茶共煮而饮 。 用于烤茶的茶叶一般是晒青毛茶 。 这种茶叶在初制过程中 , 是采用阳光干燥 , 茶叶含水分较高 , 如采用一般冲饮方法 , 不仅没有香气 , 而且有日晒味 。 采用烤后品饮的方法 , 则香气清高 , 回味无穷 。 煨茶 , 亦称烧茶 。 云南南部的一些兄弟民族 , 如傣族、佤族等均习惯饮用煨茶 。 煨茶用的是从茶树上采下的一芽五六片叶的新鲜嫩枝条 , 带回家中 , 直接放在明火上烘烧至焦黄后 , 再放入茶罐内煮饮 。 此类茶叶因未经揉制 , 茶味较谈 , 还略带苦涩味和青气 。 打油茶 。 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互相毗邻的地区一些地方 , 村前村后、园庭周围 , 都种有几株茶树 , 任其自然生长 , 每年采叶一二次 。 将叶放人甑中或锅中蒸煮 , 等叶变黄 , 取出淌干 , 加米汤少许略加揉搓 , 再用明火烤干 , 充分干燥后成为打油茶的调制原料 。 在烹煮中需在油锅中加入花生、黄豆、芝麻、玉米花、干笋子等 。 据说 , 这种茶汤营养十分丰富 , 一些机关食堂也备用此茶 。 竹筒茶 。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人民 , 有用竹筒茶当菜的食用方法 。 先将采下的新鲜茶时用锅蒸煮 , 当叶子柔软时 , 放在竹帘上搓揉 , 然后把它装入竹筒里 , 用棒椿实 , 封口 , 让它缓慢发酵 。 经过二三个月后 , 筒内茶叶发黄 , 劈开竹筒 , 取出紧压的茶叶晾干 , 装入瓦罐中 , 加香油浸腌 , 随时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