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茶叶的深刻认识 , 有一个漫长的历程 。 最初的印象 , 是在北方夏秋的麦收田野 。 歇晌的时候 , 就有社员抬来大铁桶 , 说喝茶喝茶 , 大家就嚷喝茶咧喝茶咧 , 就围拢来用搪瓷缸依次在那大铁桶的小水龙头上拧出褐色茶水 , 端了去小口小口地呷 , 一面大着嘴巴舒服地“啊” 。 我们小孩是没份的 , 茶叶宝贵 。 在我们眼里 , 如同臣子们看皇帝摆弄小国进贡的象牙 。 到了广州 , 我才知道茶以颜色又名 , 如红茶绿茶 , 大抵红茶是红的茶水 , 茶叶却不红 。 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讲到哪一课曾经介绍欧`亨利还是什么人的小说 , 描写主人公是个巴西流浪汉 , 早上起来没有钱吃早餐 , 讨一杯红茶充饥 , 那时小小的我哪里喝过红茶 , 就想这红茶今后一定要喝到 , 看看是怎样的一个饱法 。
谁知在州喝到了 , 却并不饱 , 就好生奇怪 。 懂得一点的同学就教导我:这算不错了 , 如果喝了绿茶 , 你还要更加饿呢!我那时想这茶的学问也太高深了 , 我还是转去喝咖啡算了 。 第一次喝工茶是在湖南的一个部队里 。 班长是潮汕籍 , 闲时就摆起工夫茶具 , 凡是该班战士 , 都是要喝他的茶才有好脸色看的 。 有一次他说:来喝茶 。 铁观音呢 。 看他神情 , 铁观音我虽不知道 , 却已知道是难得的东
我拿起一杯 , 苦苦地下去 , “呀”了一声 。 第一次喝 。 又怎么能习惯呢?但却再也忘不了 。 原以为是茶具叫“铁” , 却原在是茶叶 。 看人家那么有滋有味地喝 , 不免想起日暖阳下老头的大棉袄来 。
中国茶文化独具魅力是无疑的 , 可这魅力没有在北方风靡 , 却在南方绵延 , 说来也是特别 , 可能是北方历朝历代 外族侵扰为多 。 好多本民族的东西包括语言都受着他族的影响 , 有形式上乃至根本上的改变罢 。
那日遇到福建前辈 , 才知道安溪那地方原来如此地出名 , 因为铁观音在那里发源书上形容铁观音香高韵长醇厚甘鲜这总让我联想炒菜的味道 。 喝茶果真能喝出吃菜的享受? 那是来到广州的西华路朋友说这里有一间新开张的茶叶总总汇是安溪铁观音茶厂自己开的咱们去看看正宗的茶功夫进门来就看到一个瘦小姐端坐古色古香的木几前很多器皿工具那木必好像
专业的饮茶设备正专心致志地操作茶步骤大抵如下: 1:用小电壶烧的开水洗净茶具; 2:用专用茶匙把茶叶放入茶盅大抵有五厘米高罢; 3:高高提壶把滚开的水徐徐冲入茶壶 ; 4:用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 她用的是紫砂茶具 ) 5:泡了一分钟左右后把茶水巡回注入并列的小茶杯里; 6:茶水倒到少许时见她在每一个茶杯里滴了那么一点; 7:一边喝一边闻咂巴着围观的几个顾客 。 经我细细打问原来这是各有妙名的茶“操作” , 7.1是洗杯 , 竟叫“若琛沐浴” , 7.2是落茶 , 茶是铁观音 , 当然就叫“观音入宫” , 7.3是冲茶 , “悬壶高冲”是也 , 7.4是刮泡沫 , 美其名曰“春风拂面” , 7.5是倒茶 , 名叫“关公巡城” , 7.6是点茶 , 说是“韩信点兵” , 7.7是品茶 , 没有什么经典性的名字 , 小姐说 , 等着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