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为(北京茶叶学会)
一、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 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 不知其父 。 ”也就是说, 在几千年前, 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 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 至公元前1100年, 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 公元前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 当前, 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中饮用价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饮料 。 有50多个国家生产茶叶, 11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有饮茶习惯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1989年27个主要产茶国生产茶叶245万吨 。 溯本求源, 各国的茶树种子、茶叶名称和有关茶的文化, 均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 。 至于英语称茶为Tea, 是由于中国茶叶从海上输出欧洲是从厦门开始的 。 厦门方言茶字发音为Te, 辗转翻译的原故 。 茶含有11大类350多种化学成分, 既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又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 茶同陶瓷和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 二、诗歌与中国茶道的思想文化背景诗歌在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由于茶富有大自然美, 具有提神益思的功能, 饮茶使人心旷神怡, 产生对人情美的联想, 因而自古就成为诗歌吟咏的对象 。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集, 其中收有多首与茶有关的诗句 。 如:“采茶新樗, 食我农夫”《樗音出, 椿叶)“谁谓茶苦, 其甘如荠 。 ”晋代诗人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中赞茶为“芳茶冠六情, 溢味播九区” 。 被后人作为绝妙的茶联, 流传至今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盛世, 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饮茶成为一种高雅的风尚, 也成为陶冶情操和友谊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 。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和卢仝等著名诗人都写下了富有哲理的茶诗 。
李白听说荆州玉泉真公, 因常饮一种名叫《仙人掌》的茶, 虽已年过八旬, 仍面如桃花 。 他在得到玉泉寺为僧的侄儿赠送的《仙人掌》茶后写道:“常闻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色的蝙蝠)白如鸦, 倒悬深溪月, 茗生此石中, 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 采服润肌骨……” 。 这首诗把茶的保健作用描写成一个神话 。
杜甫在一首诗中写道:“落日平台上, 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 桐叶坐题诗……” 。 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心情之愉悦, 环境之幽美, 写得如同一幅高雅清逸的《品茗图》 。
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茶诗有50多首 。 他曾在庐山结草堂而居, 过着“架岩结茅屋, 断壑开茶园”的隐居生活, 使他成为对茶叶生产、采制、煎煮与鉴别样样精通的行家, 并以此自豪 。 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说:“不寄他人先寄我, 应缘我是别茶人” 。 诗人自称是鉴别茶叶的行家是当之无愧的;诗人还在另一首诗中“无由持一盏, 寄与爱茶人”创造了一个“爱茶人”的名词 。
唐人元稹写的一首茶诗: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僧家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至醉后岂堪夸短短的55个字从茶的自然性状, 茶碾茶罗、煎煮过程、饮茶情趣直至茶功全面作了咏唱 。 尤其是“慕诗客, 爱僧家”更是将茶拟人化了 。 “爱僧家”道出了茶与禅宗的密切渊源 。 僧人以茶敬施主, 以茶供佛, 以茶助禅功, 正如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所写的“僧言灵味宜幽寂”那样, 僧人坐禅以茶驱睡意, 有助于提高禅功, 达到进入幽寂的境界 。 随着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寂”字已被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引为日本茶道精神之一 。
推荐阅读
- 如何保存茶叶防止营养散失
- 夫妻茶叶,感情热水
- 融合中国剪纸及雕花工艺的树叶雕刻
- 现代 【中国茶书名录三】
- 现代 【中国茶书名录】
- 古代 【中国茶书名录】
- 节选 中国人的饮食
- 普洱茶文化
- 端 茶 说 品
- 茶叶科技的世纪回顾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