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深度 | “平价雪糕去哪儿了”( 三 )


事实上 , 自从钟薛高、中街1946等品牌为国货打开了雪糕10元以上的价格市场后 , 冰淇淋领域的竞争法则已然生变 。 这之后 , 从对高价雪糕市场的质疑到玩家不断增多 , 冰淇淋领域的发展态势有了新的走向 。
今年5月份 ,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专业委员会与新华网溯源中国联合发布了《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 , 该份报告指出 , 冰淇淋/雪糕不再是单纯的消暑解渴冷饮 , 而是成为社交分享、慰藉心灵和情绪的载体 , 产品也趋向健康化 。
在零售行业资深专家王国平看来 , 从商品属性转向社交属性 , 是雪糕价格上涨背后的一个因素 。 “消费者对于社交产品的需求超过其商品属性本身的需求 , 厂商对于销售数据反应觉得适合提价 , 集体普遍上涨又引发追求商品属性客群‘不适’ 。 ”
王国平进一步认为 , 当前零售渠道又处于集体变革中 , 快速去传统商品进而引进网红商品 , 这也进一步导致受众触面觉得雪糕大幅度提价 。
“雪糕/冰淇淋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根据朱悦的解释 , 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上涨 , 冰淇淋价格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 不少品牌还追求纯牛乳、天然奶油、可可脂等原料升级 , 成本也随之推高 。 在此背景下 , 从商家角度来看 , 高价冰淇淋给其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 。 高价冰淇淋虽然成本高 , 但与低价冰淇淋相比 , 高价意味着单个产品有着更高的利润空间可以发掘 。 其也提及 , 冰淇淋不仅是一种冷饮 , 还逐渐被赋予社交属性 。
竞争加剧目前 , 雪糕/冰淇淋赛道仍有大量市场空间有待发掘已成行业共识 。
《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还显示 , 2018年中国冰淇淋行业的供给规模为518万吨 , 到2020年 , 供给规模已达到567万吨 , 同比增长5.8% 。 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 2020年的中国冰淇淋/雪糕市场规模达到1470亿元 , 预计2021年超过1600亿元 , 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
不过 , 中国冰淇淋/雪糕消费总量虽位居世界前列 , 但人均年消费量约为3.5升 , 与西欧国家人均消费量6-8升相比 , 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 市场的扩容也给了国产品牌更多发展机会 。
在机会的吸引下 , 当前冰淇淋赛道的竞争加剧已经成为不争事实 。 那么 , 在高端化不断推进后 , 平价的冰淇淋是否会逐渐消失?
“平价雪糕其实还在 , 但渠道不愿意卖 , 终端消费者买不到 , 又会倒逼厂商加大对新雪糕的推崇 。 ”王国平告诉记者 , 在一些偏传统的卖场渠道 , 仍会有平价雪糕售卖 。 但大卖场也有网红商品采购指标 , 因此售卖传统雪糕会越来越少 , 后续低利润雪糕逐步退出市场 , 消费者逐步接受新式雪糕 , “下沉市场或核心城市周边区域还有传统雪糕存活的一席之地 。 ”
朱悦则指出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 国内的冰淇淋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本土乳企和区域性老牌冰饮瓜分天下 。 2018年之前 , 国内市场上由外资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 , 如和路雪、雀巢、八喜和哈根达斯等 , 在整体市场份额上占比约为25%;以蒙牛、伊利、光明等为代表的国产乳业品牌则以中端产品为主 , 占比约为45%;区域性老牌企业如德氏等以低端产品为主 , 占比约为30% 。 钟薛高等新消费品牌崛起之后 , 主要抢占的是原先由外资品牌主导的中高端市场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 , 当前中国雪糕市场进入了精准细分、多层次消费档次的节点 。 在新生代人口红利不断叠加、消费升级推动下 , 中国雪糕市场已经裂变成为从低端到超高端多个不同的消费层次 。 其认为 , 消费层次不同、消费能力不同决定消费端的需求 , 从一两元低价产品到几十元的高端产品 , 都会有市场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