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茶审美与人文资源的开发

人文资源有着广阔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概括地说,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文明和文化的遗址、遗物以及社会民俗等 。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自周代以来名茶受到人们的追捧,名茶生产备受各级重视,以至于我国名茶辈出,名茶文化不断丰富与发展 。 名茶既真实体现着各个时期的茶叶生产、人类生活情况,同时也是一类具有审美价值的人文资源 。 于是,重提名茶审美问题,不仅是为了名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是要将名茶审美与人文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以名茶审美促进人文资源的开发 。
1名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文资源
1.1名茶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1〗, 这说明早在神农时代,人们巳经认识了茶 。 由于茶是一种植物,人作为意识的社会、生活的主体,当然不会消极地去适应社会,而是要有目地按照自身的需要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公元前1025年,巴王用于向周武王进贡的物资“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5, 鱼、盐、铜、铁,丹、漆、荼、蜜”气其中讲到的茶,是巴国(今重庆以东地带)人首先利用本地良好的茶原料,创造出来的贡茶,而贡茶正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产物 。
名茶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有两个最突出的体现 。 一是自古以来,各地差不多都有过名茶创造的经历 。 不同的地方名茶风格各异,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或特定的人群首先根据爱好创制出来的名茶 。 二是围绕名茶的创造与发展,形成了名茶独具特色的技术 。 以浙江生产西湖龙井茶为例,采摘上,按照茶叶萌发轮次分为四档,即“头春”(莲蕊)、“二春”(旗枪)、“三春”(雀舌)、“小春”(重芽〉;在炒制中,形成了“十大手法”,即“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作为一套技术体系, 它是不断创新、完善的结果 。 当然,我们说名茶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并不排除统治者推崇和长期的制度保障所起的作用,特别是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名茶格局的形成,需要有国家制度以及行政政策的推动 。
1.2 “美”是名茶的特质
“美”是名茶的特质,一方面是因为名茶富含创造,即每一种名茶不仅有其加工工艺,而且也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方式或方法 。 另一方面,名茶不仅是具体真实的美的事物,而且名茶成员还表现出多样的个性 。 这也就是说,每一种名茶都是具体所指,而且大多有丰富的审美事实,如安徽的太平猴魁茶,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 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芽叶肥硕、重实、勾齐;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咪醇厚回甘, 香味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勾亮,芽叶成朵肥壮 。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名茶既是一种生产实践,也是一种生活实践 。 作为生产实践,名茶体现了人物美、创造美、技术美等审美特征;作为生活实践,名茶体现了名茶的色调美、造形美、香味美、品论美、咏物美、意境美、哲理美等审美特征 。 欣赏或消费名茶,人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一些感受,甚至出现全方位的体会 。 历史上,谈对名茶的美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最深的体会,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称“从来佳茗似佳人,以佳人喻比名茶,佳人指美女,比喻不仅生动而且深刻,体现出名茶的”全美“形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