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 一个曾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 。
一千多年前, 这里出产的茶被“茶官”们碾成茶膏压成饼, 并饰以龙凤、花草等吉祥图案进贡给朝廷, 博得了龙颜大悦, 尤其是当它遇到一位爱茶胜过爱江山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时, 它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赵佶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为它写下了“本朝之兴, 岁修建溪之贡, 龙团凤饼, 名冠天下……”、欧阳修因为获得一饼御赐的小龙团而激动地“清血交零”、陆游啜茗后亦激赏“建溪官茶天下绝”, 还有不少文人雅士嗔怪茶圣陆羽不识宝, “不第建安之品”……
就这样, 建州与北苑因茶辉耀了四百多年, 而与北苑贡茶如影随形的点茶法亦东传日本、朝鲜半岛, 影响了日本茶道、韩国荼礼的形成, 直到今天这两个地方的荼人都没有忘记这里曾是他们本国茶文化滥觞的祖庭 。 于是, 韩国《茶的世界》杂志社社长崔希焕带着一批韩国茶人, 选择在这样一个碧空如洗的深秋, 不远千里从韩国辗转上海、厦门、安溪来到福州, 没来得及多作停留, 就匆匆踏上北行建瓯的旅程, 去昔日的北苑找寻千年之梦 。
在高速路上飞驰了3个多小时后, 建瓯市农业局副局长叶海鹰打电话来叫我们不要把车开进建瓯市区, 那样会很绕 。 我们在南雅镇下高速后, 驶入205国道, 没开多久, 就远远看见叶海鹰向我们招手 。 吃过简餐, 我们便直奔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建瓯市以东约24公里处的东峰镇 。 约20分钟的车程, 我们在裴桥村一户农家的门前下了车 。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迎了上来, 他叫游利生, 是东峰镇农技站站长 。 “后面这座山叫林垅山, 从这里进去就是御焙遗址了 。 ”他指着农家旁边的一条小路说 。 正要动身, 随行的韩国营溪宗法轮王寺住持禅慧法师却忙着在收拾大包小包, 他要把这些都背上山, 此举令当地人颇感不解 。
在我们脚下迤逦延伸的是一条碎石子铺成的山路, 踩在上面, 感觉还有点硌 。 游利生说, 这条山路全长约1.8公里, 是今年市政府刚刚花钱铺的, 若换作以前的土路, 一下雨就很难走了 。 路旁蓁莽丛积, 溪流淙淙, 几株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 。 此季虽已深秋, 秋阳却很灿烂, 山间依旧是郁郁葱葱 。
行至半途, 游利生在前方的交叉路口旁站住: “喏, 这是当年的三十二焙之一 。 ”我们循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这是一个低缓的丘陵, 周围裸露的土壤, 不难看出这曾是一片梯田, 官焙遗址早就不复存在了, 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株橘子树苗, 再往上则是一圈密植的橘子树 。 不过, 山顶上几行齐整的茶树, 还是让韩国茶人们兴奋了一阵子 。 游利生转过身, 把我们的视线又引到路的另一边 。 他说, 在这杂草中有一口五角形的“龙井”, 也就是“北苑御泉”, 北宋督造北苑贡茶的蔡襄之诗中所描绘的“山好水亦珍, 清切如甘醴”(《北苑十咏御井》)便是它 。 至今仍有水从井底不断流出, 因而这里的草长得特别茂密, 但足足有一人多高的草却早已把井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 而且草丛下面井水漫流, 踏进去会有危险 。 怎奈难睹“芳容”, 只好继续前行 。
又走了近15分钟, 我们在途中还经过几处“官焙”, 但无一例外地都被橘子园所代替 。 望着成片的橘子树, 纵然是树上沉甸甸地接着许多快要红了的橘子, 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涌上来 。 禅慧法师亦有同感: “书中记载的北苑曾有官焙私焙‘一千三百三十六焙’, 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派很壮观的景象, 想不到却并非如此 。 ”他有点失望地掏出手帕, 轻轻擦了擦额角的汗, 默默地向前走 。
推荐阅读
- 茶文化旅游:北苑龙凤茶摩崖石刻
- 北苑茶史名冠天下
- 古代茶书之二十三--《宣和北苑贡茶录》
- 古代茶书之二十--《北苑别录》
- 北苑茶史
- 双井茶和北苑茶,哪些茶叶属于绿茶
- 福建南平茶人开发“北苑贡茶”饼
- 秋季饮茶养生志 早秋 中秋 暮秋 应该喝什么
- 书名-茶书《北苑别录》,汉水银梭
- 宋彩香 北苑茶,凤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