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简介

【武夷岩茶简介】

武夷岩茶简介

文章插图

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 。 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 。 据《从“濮闽”向周武王贡茶谈起》一文, 早在商周时, 武夷茶[1]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 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 。 西汉时, 武夷茶已初具盛名 。 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 到了宋代, 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 成为贡茶 。 大文学家范仲淹就有“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的诗句 。 元明两朝, 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 创设了皇家焙茶局, 称之为“御茶园”, 从此, 武夷茶大量入贡 。
“采摘金芽带露新, 焙芳封裹贡枫宸, 山灵解识君王重, 山脉先回第一春 。 ”就是诗人咏采摘御茶的诗篇 。
17世纪, 武夷茶开始外销 。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 几十年后, 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 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 。 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意即为“武夷”之音译 。 当时在伦敦市场上, 武夷茶的价格比浙江的珠茶还要高, 为中国茶之首 。
19世纪20年代开始, 武夷茶在亚非美一些国家中试种, 至今已在30多个国家中安家落户 。 进入本世纪80年代, 武夷茶又风靡东瀛, 被视为健美茶而倾倒无数佳丽 。
武夷山生产的茶叶, 以乌龙茶为主, 年产量占80%以上, 也有功夫红茶, 占10%左右, 绿茶占7% 。 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 。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 属半发酵的青茶 。 绿叶红镶边, 形态艳丽;深橙黄亮, 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 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 。 它既有红茶的甘醇, 又有绿茶的清香, 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 。 武夷岩茶饮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汤色澄黄、叶底明亮、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 因而令人倾倒, 畅销海内外 。 清朝美食大师袁枚说:“尝尽天下之茶, 以武夷山顶所生, 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 ”近年来发现武夷岩茶还有神奇的保健功能, 可以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可以防癌, 降低血脂、胆固醇, 还可以抗辐射、搞损伤、搞衰老, 减肥、消食、健身、美容等, 更成为茶界茶市场的抢手货 。 武夷茶艺一共有27道程序, 高雅美妙 。
武夷岩茶品目繁多, 据调查, 仅山北慧苑岩便有名丛800多种 。 主要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等等 。 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 。
武夷岩茶有规范性的国家标准《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GB/T18745-2006》, 规范中对其产地以范围、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查规则、及标志、标签、运输、贮存及产品质量加以严格界定, 只有生长在福建省武夷山市, 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乌龙茶才叫武夷岩茶 。 武夷岩茶的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种 。 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 。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 它未经窨花, 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 饮时甘馨可口 , 回味无穷 。 18世纪传入欧洲后, 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 乌龙茶中的明珠 。 “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武夷山市(原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 。 历史悠久 。 据史料记载, 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 。 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 。 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 。 清康熙年间, 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 。 当时, 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 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 色泽绿褐鲜润, 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 清澈艳丽;叶底软亮, 叶缘朱红, 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 久藏不坏, 香久益清, 味久益醇 。 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 因其香味浓郁, 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 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 “大红袍”最为名贵 。 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 腹痛难忍, 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 病痛即止 。 他考中状元之后, 前来致谢和尚, 问及茶叶出处, 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 将其披在茶树上, 故得‘大红袍“之名 。 武夷岩茶是中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 是有名的“侨销茶” 。 武夷岩茶生长环境上等的武夷岩茶只有武夷山当地少数的茶叶品牌企业可以生产, 包括归岭茶业、正岩茶业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