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与心灵净化,红茶的功效


品茶与心灵净化,红茶的功效

文章插图

品茶与心灵净化品茶是一种古老的生活艺术 , 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 从隋唐以前的药饮 , 解渴式的粗放饮法 , 发展到唐宋以来的细煎慢啜式的品饮 , 以至形成中国独特的饮茶文化 , 审美因素不断强化 。 历史上向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 宋代蔡绦说:茶之尚 , 盖自唐人始 , 至本朝为盛 , 而本朝又至陵时盖穷极新出 , 而无以加矣(《铁围山丛谈》 ) 。 宋徽宗本人就是饮茶专家 , 他也认为当时采择之精 , 制作之工 , 品第之胜 , 烹点之妙 , 莫不咸造其极 。 饮茶而讲究其精工胜妙 , 正表明饮茶已成为艺术 。 本来 , 晚唐和北宋是传统社会的一大转折 , 大批世俗知识分子登上舞台 , 他们没有魏晋的思辨和盛唐的热情 , 而是基本上满足于社会现状和既得利益 , 特别注重生活的艺术化 , 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进他们的生活的 。 《茶录》 (蔡襄)、 《大观茶论》 (宋徽宗)、 《品茶要录》 (黄儒)、 《北苑别录》 (赵汝砺)、 《宣和北苑贡茶录》 (熊蕃)、 《东溪试茶录》 (宋子安》只要随便翻翻两宋大量的茶学专著 , 就可发现当时人是如何重视饮茶的了 。
那么为什么喝茶变成了艺术 , 喝茶艺术构成要素是什么呢?宋代品茶有其基本讲究 , 叫三不点 , 见于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 具体内容没有记载 。 但欧阳修 《尝新茶》 诗 , 记他以新茶来招待客人时说:泉甘器洁天色好 , 坐中拣择客亦佳 。 新茶、甘泉、洁器(茶具)为一 , 天气佳为一 , 风流儒雅的茶客为一 , 是为三 。 反之 , 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为一不 , 景色不好为一不 , 品茶者缺乏教养又为一不 , 是为三不 , 显然不可能作艺术的品饮 。 苏轼有一次在西塔寺品茶 , 有诗记曰:禅窗丽午景 , 蜀井出冰雪 , 坐客皆可人 , 鼎器手自洁 。 首句云品茶环境 , 在花木深处的禅房窗下 , 窗外是风和日丽的艳阳天;次句云茶好器洁并有甘冽的井水;再云品茶者不俗而甚可人意 。 由此看来 , 三点三不点讲的是饮茶的环境、饮茶的器具和材料、饮茶者的修养 , 只有三者皆好 , 饮茶方为品茶 , 方为艺术 。 ?呢
明朝对品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 《茶笺》年 , 冯克斌提出品茶十三宜七忌 。 所谓十三个好处:无事 , 喝茶的时间 , 还有闲暇;两位客人 , 审美情趣高尚 , 能在茶中领略三昧;静静的坐着 , 安心 , 开心;四咏 , 用诗助茶兴 , 用茶兴诗思 , 相互促进;五笔 , 用茶助书 , 泼墨;六漫步 , 庭院步道 , 赏花赏月 , 漫步四方 , 不时啜饮好茶 , 无穷乐趣;七、睡觉 , 从深梦中醒来 , 吸一口 , 觉得神清气爽;八个晚上 , 宿醉 , 茶可以打破它;九个供品 , 淡淡的茶果 , 啜饮着辅料;十间房子 , 在一个干净优雅的茶馆里 , 品茶有一种空灵的氛围;十一会意 , 自然 , 心不独用 , 使茶功德圆满;十二欣赏、鉴赏和鉴别茶叶的色、香、味为艺术品;十三个男生 , 有乖巧精致的茶客为茶服务 。 这是一个有利于品茶的机会 , 但实际上也是指品茶的审美条件和兴趣 , 使品茶成为一门艺术 , 也就靠这十三个好处 。 另一方面有七大禁忌:一是不及法律 , 做饭不合法;二是恶用具、不洁茶具;主客无韵 , 主客无清韵 , 不配品茶;四冠苛刻 , 官场娱乐虚伪;五荤杂杂 , 一旦染了 , 茶味就没了;忙了又忙 , 一点茶也没有;七张桌子的墙壁多无聊啊 , 环境很差 , 茶也毁了 。 这七点也从反面说明了品茶艺术的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