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中国隐藏的糕点大省,可惜很多传统的快要消失了( 二 )

广州人会把这种糕叫白糖糕 , 但在顺德人看来 , 伦教糕和白糖糕是不同的 。 以前妈妈在家里蒸伦教糕 , 难以把握的发酵时间 , 会让伦教糕的酸味更加突出 , 大概是记住了这种像酒酿般的酸味 , 长大后的顺德孩子始终以带酸味的伦教糕为正宗 。

图|《寻味顺德》?马拉糕 , 用面粉、鸡蛋、猪油、牛油混合自然发酵三日 , 出笼时 , 琥珀色的糕身会有三层不同的气孔 , 横竖层叠 。 用筷子轻轻一按 , 像云朵一样蓬松的糕体会迅速回弹 , 比“红糖发糕”多了一分松软绵弹 。 用力撕开 , 古早的面糖香气便随热气扑面而来 。

\uD83D\uDC49\uD83C\uDFFB左右滑动查看更多\uD83D\uDC48\uD83C\uDFFB▲ 古法马拉糕/红糖发糖(图 | 图虫创意 ?)从南洋传来的黄金糕 , 金黄的色泽又是糕如其名 , 富贵逼人 。 它的表面布满细密的蜂窝孔 , 切片面又能看到细如鱼翅的美丽丝状 。 “糕底不可烤焦 , 整块糕呈金黄色 , 口感必须柔韧 , 并有蜂蜜和椰香“——因为从配方、发酵、烘烤温度都藏着极大的学问 , 所以当年在广东 , 黄金糕是无人能超越的糕王 。 “靓的黄金糕一定要趁热吃” , 叹茶要慢 , 吃黄金糕要快 , 这是老广最朴素的经验之谈 。

图|《美食台》?广东茶楼里 , 还隐藏着一种近乎失传的糕点——糖沙翁 。 刚刚炸出来的沙翁上桌 , 呈现泡芙般的外形 , 因为经过油炸 , 咬开时中空无馅 , 外层酥脆而内里松软 , 流露出满满的蛋香味 。 “为什么叫沙翁?”因为看名字古怪总是跳过这道老广点心的朋友这样问道 。 我指了指上面雪花般细碎洁白的糖霜 , “你看 , 它像不像个头发花白的老翁?”
图|广州吃货?
还有一些物廉价美、即蒸即食的糕点 , 则常常以“走鬼档”的形式出现在街头巷末 。 用瓦饽装着的钵仔糕 , 吃的时候 , 老板会先用竹签在边上划一圈 , 然后将米糕一转、一挑从钵里分离出来 。 每个广东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钵仔糕标准 , 有的人偏爱最传统的台山钵仔糕 , 用粘米粉制作而成 , 口感软糯 。 而我的童年滋味 , 则属于水晶钵仔糕 。

▲ 台山钵仔糕(图|网络?)从钵仔糕和钵的缠绵程度 , 大概就能判断这块钵仔糕是不是自己的理想型 。 太黏太坨 , 在钵上已分崩离析的不行;瞬间糕钵分离 , 咬下去像是吃一口粉而毫无回弹力的不行;唯有那黏住瓦钵 , 必须用竹签用力转上一圈才愿脱身 , 用牙齿咬住后还能把米糕扯住一段距离的钵仔糕 , 软糯弹牙才算是童年的滋味 。 有人厌恶这种胶感 , 而我总是乐于和这样的钵仔糕玩着唇齿缠斗的游戏 。
▲水晶钵仔糕(图|元里元气蛋?)而最好吃的钵仔糕 , 永远在学校门口的那辆钵仔糕车里面 。 阿叔在车后座的箱子里整齐地码放好几层 。 “阿叔 , 我要一个红豆 , 一个草莓!”每次有孩子前来 , 老板总能无误地从倒扣的钵里翻出对应的口味 , 孩子看起来却如同开盲盒一样有趣 。 红豆、桂花、马蹄、绿豆、提子点缀在半透明的钵仔糕上 , 小时候只要5毛一个 。 而如今 , 钵仔糕被披上各式可爱的外衣 , 身价也跟着窜升 , 但老广心中怀念的 , 还是那用糖精和色素调出来的最朴素的草莓、香芋和蓝莓味钵仔糕 。
图|刘油果甘露?糕点铺里 , 切成菱形、方形、三角 , 或是卷成条状的糕点 , 款式也让人眼花缭乱 。 椰汁千层糕 , 用马蹄粉和椰浆、黄糖分别混合制成粉浆后 , 铺一层黄粉浆、铺一层白粉浆、再铺一层黄粉浆……每一层都要单独蒸熟后 , 才可以继续放下一层粉浆 , 直到蒸满九层才算大功告成 。 技巧之下 , 全是耐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