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 并且也依据这些实物资料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在惊喜之后, 蓦然回首, 人们发现, 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 有些甚至南辕北辙 。 因此, 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 真实风采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 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 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 。 与哥窑相关的文字最早见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孔齐的《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 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 质细虽新, 其色莹润如旧造, 识者犹疑之 。 会荆溪王德翁亦云, 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 不可不细辨也 。 ”一般认为, 这里指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即为哥窑, “绝类古官窑”也正与以后的文献描述的哥窑特征相符 。 其后明代《宣德鼎彝谱》说:“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 仿宋哥窑款式, 炉高五寸六分……”, 此文多处提到“仿宋哥窑款式”, 因此哥窑被认为是宋代的名窑是顺理成章的 。
陆深, 字子渊, 上海人, 弘治十八年进士, 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 。 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 琉田今名大窑, 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 。 然而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高濂的《遵生八笺》又有别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 悉举例可见, 所谓官者, 烧于宋修内司中, 为官家造也, 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 取土俱在此地 。 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 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 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 文中“取土俱在此地”已将哥窑产地定为杭州 。 这一前一后的两种说法, 是明代文献中最典型的关于哥窑的“产地说” 。
四个要点其一, 哥窑釉属无光釉, 犹如“酥油”般的光泽, 色调丰富多彩, 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 哥窑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 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 或重叠犹如冰裂纹, 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 以“金丝铁线”为典型, 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 其三、“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 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 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 釉内含有气泡, 如珠隐现, 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 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 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 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 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 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由此, 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 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