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公祠有什么历史故事


合肥包公祠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章插图
祠堂西南之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读书,以为纪念 。祠堂东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记中说:有一个太守喝了这里的泉水,头痛欲裂,原来他是个贪官;而几位举人饮了此水,顿觉水甜如蜜,原来他们都是好人 。故此井名为“廉泉” 。现在合肥已生产“廉泉”啤酒.以表达对包公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关于亭外的包河还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时,还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他,谁知包公却说:“臣作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要 。”仁宗听了暗暗称赞,但又觉得一点不赏赐,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说:“那就把包家门前那段人工河赏赐给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卖,富不了,也穷不尽,就谢恩接受了 。说也奇怪,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人们说: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 。回澜轩在正殿之西,东、北临水,古时为官宦、文人避暑饮宴之处 。此外,包公祠里还有“直道坊”和“清心亭”,此乃戚粗山包拯《题郡斋壁>里的诗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认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为人的准则 。所以包公祠不仅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游览胜地,又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 。包公干嘛要用三口铡刀?案犯的脖子在三口铡刀下会有什么不同感觉? 勿庸置疑,任何案犯的脖子到了任何一凳庆把铡刀下,感觉绝对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是龙头铡感觉就会轻松一点 。由此可以断定,三口铡刀下的斩首,感觉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皇亲国戚与庶民绝对不在一个档次上 。包大人是个大清官,硬把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犯罪与庶民同罪,已属不易了 。也许,封建社会的清官也摆脱不了封建等级的束缚;也许,是包大人办案的一个策略,为了达到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犯罪“与庶民同罪”的目的,以不同等级的铡刀来铡同一犯罪性质者的人头,效果一样 。哈哈,如此想来,管它龙头、虎头还是狗头铡呢,铡下案犯的人头,才是目的,才能显出清官的高明铁面无私的传说 包公祠的前面有一条包河(据说是古时合肥的护城河) 。导游把我们带到护城河旁,很认真地给我们介绍了河中的两种水产 。包河中长满了荷花,此时开得正旺,非常好看 。导游介绍说,其中有一种荷所生的藕与众藕不同,折断后没有丝连着 。我们听了也觉得好奇 。导游接着介绍说,包河中产一种鱼,浑身黑色,无论是煎、炸、煮、炖,都不改变颜色,当地人叫做铁面鱼 。藕无丝,鱼铁面 。哈哈哈,铁面无私呀?!一经导游说破,大家才真正明了这个传说的含义,不禁拍手叫绝 。高中这样的传说很多,说明老百姓尊崇包公这样的清官,呼唤包公这样的清官,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啊 。为啥包家的祠堂李家修 包公为官,两袖清风 。为何包祠占地那么大,房间那么多?原来,包公祠本不在合肥市,而在其东面二十多公里的肥东县 。后来,皇帝册封包拯为“孝肃公”,包公肥东县的后世同乡、清朝中堂大人李鸿章出资,在合肥为其同乡先辈修建了此“包孝肃公祠” 。包大人与李大人,都是安徽肥东县所出的大名人,两个大人的口碑在老百姓中完全不同,甚或是尖锐对立 。为何李大人肯出巨资为包大人修祠堂?假如包大人在天有灵,得知是李大人出资为其修祠会有何感想?对此,大家都不得而知了 。
【合肥包公祠有什么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