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当一口肠粉下肚 , 吃掉的究竟是肠粉 , 还是脑海中对某种朴实和真诚的追忆?或许 , 因为肠粉 ,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 , 我还是我 , 从没有变过 。 』
作者 / 梅姗姗
广东到底有多少家肠粉店?美团显示 , 仅《狂飙》的取景地江门就有1172家 , 省会广州更是接近9000家 。
它们大多开在居民区 , 菜场旁 , 人流涌动的市场里 。 一口灶 , 一个不锈钢抽屉蒸锅 , 简单的台面放着调配好的米浆 , 新鲜的肉菜蛋 , 再支上几张桌子 , 几个塑料板凳 。 客人来了随意坐下 , 不用菜单 , 不用服务 , 当然也不用抢着买单 。 夫妻档是常态 , 一个人也能忙得过来 。
作为最“老广”的早餐 , 肠粉蒸锅的热气在天还蒙蒙灰的时候就会扬起 , 很多一直蒸腾到午夜 , 任何时间感受到肚饿 , 肠粉都会在步行距离等着你 。 即便今天的物价 , 一份加肉加蛋的肠粉也不过5~8元 , 安欣和高启强刚认识那会儿 , 估计怎么都超不过2元 , 是最适合他们的三餐选择 。
电视剧《狂飙》
一场《狂飙》20载 , 虽青春不再 , 物是人非 , 但最能让他们感到熟悉 , 感到生活还在以某种方式保持纯真的 , 可能还得是从未改变的肠粉 。
Part.1
京海市是导演徐纪周和编剧朱俊懿以广东江门为蓝本 , 创作出的一个城市 。
不同于北上广深的繁华 , 这里有着深厚的时代气息 。 随处可见的骑楼、单元楼、功夫茶 , 都让你清楚的知道这里是岭南;长袖夹克西装毛衣的衣着 , 又让你时不时的 , 读出些剑走偏锋的凉意 。
为什么是江门?徐纪周在接受采访时 , 表示自己“从南到北走了一遍 , 发现江门的建筑、老宅子都很有特点 。 在这座华侨城市里 , 很多海外华侨回到这边养老 , 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很深” 。 羁绊 , 人情 , 恰好是这部讲述命运选择的警匪剧最核心的内容 。
电视剧《狂飙》
能讲好这个故事的城市 , 必须有一种强大的引力 , 把生活在里面的每一人 , 牢牢地裹在一起 。 属于江门人日常的肠粉、猪脚面 , 看似普通平凡 , 却道述着最深的羁绊 。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广东 , 处于时代发展最疯狂的阶段 。 地理位置之便 , 让来自海外的技术和机会最先到达这里 , 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涌入这里 , 试图在时代的机会中 , 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
他们大多都是高启强这样的 , 出身底层 , 口袋空空 , 除了一腔热血和干劲 , 什么都没有 。 那个年纪的“高启强”们 , 第一次面对世界这个潘多拉魔盒 。 在缤纷的诱惑里 , 他们付出着自己的全部 , 却也来不及困惑思考眼前的一切 。
一日三餐 , 如果工厂不解决 , 就在小摊上解决 。 此时的广东各地 , 也涌现出了最多的 , 贩卖物美价廉零食快餐的小摊 。
图 / 视觉中国
几年前在东莞采访时 , 一家卖了30多年烧鹅濑粉的老板就曾分享过 , 突然那么几年 , 自家多了很多说来自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的食客 。 他们大多在附近鞋厂或电子机械厂打工 , 不知道什么是烧鹅濑 , 也不清楚上庄下庄 , 只想趁着休息日 , 出来饱餐一顿 , “老问我有没有辣椒!” 。 不吃辣的老板被问烦了 , 决定给每个桌上都放上一瓶剁椒酱 , 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