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小贝|何为菜食中最胜?白菜也。( 二 )



中国地域辽阔 , 许多地方都能栽种白菜、大白菜等 , 各有不同优良品种 , 天津、沧州地区也有其良种大白菜 。19世纪末 , 一位天津人士曾到广州居住过 , 他以“羊城旧客”笔名 , 于1898 年出版所撰《津门纪略》 , 书中说天津 “黄芽白获胜于江南冬笋者 , 以其百吃不厌也” 。 再者 , 天津、沧州地区有些民众 , 在冬季把大白菜与粗盐、大蒜等加工腌制成“天津冬菜” , 其色淡黄、气清香、味鲜美 , 是做菜、熬汤的佳品 。
白菜及其同类的青菜 (青梗白菜) , 因在许多地方一年四季都能栽种 , 生长期短 , 产量高而价廉 , 无论是新鲜的或腌制成咸菜 , 都是平民百姓的家常菜 , 也是清贫知识分子下饭之菜 。 也正因此种情况 , 早先被称赞为“菜食中最胜”的白菜 , 逐渐受到达官、贵人及富裕者的贱视 , 但可贵的是中国古代有些清廉官员与平民百姓同甘苦 , 生活俭朴 , 平时也多以青菜、萝卜和粗饭果腹 。

【肉松小贝|何为菜食中最胜?白菜也。】明代嘉靖年间 , 一位承袭世职的刘玺 , 被丞任总馆水道运粮的“督漕总兵” , 此不小之官职 , 本来是常有机会使自己获取丰厚金钱珠宝的“肥职” , 但刘玺担任此官职五年 , 卸任回家时 , 两袖清风 , 行李空虚 。 据载 , 他把任督漕总兵期间 , “居官清慎自持 , 莅事五年 , 罢归 , 行李萧然” 。 人们称他“青菜刘” 。
对明代清官刘玺 , 清人张岱《夜航船?清廉》也写道:“刘玺 , 龙骧卫人 , 少业儒 , 长袭世职 , 居官廉洁 , 人呼‘青菜刘’ , 或呼为‘刘穷’ 。 ”

提到清官与白菜 , 明代两位清官徐九思和笪(读音dá)继良 , 先后以白菜作画及雕刻白菜于石碑 , 借以警省自己、告戒当官者必须廉政爱民 。 徐九思在担任江苏句容县令期间 , 请画家在县衙门内的醒目墙壁上画了一大颗白菜 , 他自已则在白菜的画里题了:“为民父母 , 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 , 不可令有此色 。 ”出生于句容县并在句容长大的笪继良 , 可能对句容县衙门内墙壁上的白菜画印象深刻 , 后来他担任江西铅山县令时 , 于明万历四十七年 (1619年)仿效徐九思的做法 , 请石匠在一块高四尺五寸、宽两尺的石碑上 , 雕刻了一大颗白菜 , 并刻了:“为民父母 , 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 , 不可令有此色 。 〞然后将它竖立于县衙门内显要位置 。 这块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白菜碑 , 经历了将近四百年 , 如今还留存在江西铅山县 , 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
此外 , 清代一位受朝廷之命担任过多种官职的于成龙(字北溟) , 先后做过知县、知府、按察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 , 廉政爱民 , 长期与平民百姓共甘苦 , 以青菜等粗菜淡饭为常食 , 百姓由衷感戴地称他“于青菜” , 康熙皇帝也赞誉他为“清官第一” 。

江西铅山县的白菜碑
虽然 , 白菜因价廉而被某些达官、富豪及无知者所贱视 , 但不少有识、高雅之士依然尊白菜为大有益之良蔬 。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李复堂 , 特以稻穗和白菜为主题画了一幅《秋稼晚菘图》;而“扬州八怪”的另一位书画家郑板桥 , 特为之赋诗《题李复堂〈秋稼晚菘图〉》:“稻穗黄 , 充饥肠 。 菜叶绿 , 作羹汤 。 味平淡 , 趣悠长 。 万人性命 , 二物担当 。 几点濡濡墨水 , 一幅大大文章 。 ”
两位大家对极其普通的稻谷和白菜 , 用画和诗精炼生动而又意趣盎然地表达赞颂 , 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宝库 , 增添了一份可贵的财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