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起源于中华大地的白菜 , 是中华民族食物中的“元老级”蔬菜 。 1954 年 ,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附近“半坡村”新石器时代一处住房遗址 , 发现一个陶罐内盛放了已经炭化的植物种子 , 据研究其中有白菜籽 , 经测定距今约六千年了 , 表明中华民族的先民食用白菜历史之久远 。
文献记载 , 白菜最初称为“菘” , 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寒冬 , 白菜具有如同松树般的耐寒特性 , “松”字加草头(艹)就成为“菘”字了 。 对此 , 宋代陆佃《埤雅》简明扼要地解释说:菘性隆冬不凋 , 四时长见 , 有松之操 , 故其字会意 。 后来 ,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进一步说明:“菘 , 即今人呼为白菜者 。 ”
有趣的是 , 白菜不仅隆冬不凋 , 而且经历霜“打” 之后 , 反而更增添了它的甘甜之味 , “浓霜打白菜 , 霜威空自严 , 不见菜心死 , 翻教菜心甜 。 ”据说这是后来的诗人对白菜的耐寒特性的赞咏诗句 。
公元5至6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 , 菘已成为人们喜食蔬菜之一 。 齐、梁时期医家陶弘景说 , 菘是菜中最为常食者 。
南北朝的宋、齐时期著名学者周颙 , 则是现存古代文献记载最早高度赞誉菘的美味者 。 他是在回答齐武帝萧赜的长子萧长懋提问时作出明确评价的 , 见载于《南史?周颙传》:“文惠太子问(周)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 ’”
之后 , 南宋文学家刘子翚(读音huī )因有感于周颙对晚菘(白菜)的高度赞赏 , 特写了《园蔬十咏?菘》:“周郎爱晚菘 , 对客蒙称赏 。 今晨喜荐新 , 小嚼冰霜响 。 ”诗中所说的“周郎”即是指周颙 。
后来 , 据说清朝皇帝乾隆(一说道光)也曾对白菜赋诗赞咏:“采摘逢秋末 , 充盘本窖藏 。 根曾滋雨露 , 叶久任冰霜 。 举筋甘盈齿 , 加餐液润肠 。 谁与知此味 , 清趣惬周郎 。 ”诗中对白菜的买收季节、丰收后的窖藏贮存、白菜的耐寒持久、进食白菜的滋味感受 , 以及白菜对人体润肠功效等的描述 , 真切有趣 。
白菜的品种繁多 , 中国古人曾以他们当时所栽种的作了一些简单的分类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一种茎圆厚微青 , 一种茎扁薄而白 , 其叶皆淡青白色……燕京圃人又以马粪入窖壅培 , 不见风日 , 长出苗叶皆嫩黄色 , 脆美无滓 , 渭之黄芽菜 , 豪贵以为嘉品 。 ”其实 , 青菜和白菜之名 , 通常互用 , 黄芽菜则又名“大白菜” , 另有胶菜、绍菜之称 , 前者是因山东胶州三里河、丁家庄一带出产的质优而得名 。
中国古人视为“豪贵嘉品”的黄芽菜 , 历来是人们喜爱的蔬菜 , 而在棚栽蔬莱尚未出现或还不普遍的年代 ,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新鲜蔬菜品种少 , 耐寒且可窖藏的大白菜 , 成了该地区居民在冬、春季节一段时间里的“当家菜” 。 并且 , 大白菜还可加工成泡菜、咸菜等 , 从而解决对蔬菜的不时之需 。 在明代 , 中国出产的良种大白菜 , 被引种到朝鲜后 , 不仅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蔬菜 , 还成为他们加工为泡菜的主要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