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乡土散文:儿时的年

年糕|乡土散文:儿时的年

文章图片

年糕|乡土散文:儿时的年



年糕 , 寓意年高 , 一年更比一年高 。

蒸了五六天的豆包以后 , 紧接着就该蒸两锅年糕了 。 年糕和豆包有所不同 , 首先 , 它必须是纯黄米面 , 如果掺杂进小米面 , 它就不会有黏黏的口感了 。
母亲把大黄米淘了几遍后 , 放在帘子上沥干水分 , 父亲牵上毛驴来到“碾道”(装石碾子的一个简易房子) , 依照母亲的意思 , 这黄米面无论是蒸豆包还是蒸年糕 , 都得用石碾子磨面 , 虽然辛苦一些 , 但吃起来的口感要比机器磨出来的好许多 。 这一点 , 是毋庸置疑的 , 就像石磨豆腐、石磨煎饼 , 味道都是非常特别一样 。 金黄色的米倒在石碾子上 , 一圈儿一圈儿碾过 , 渐渐地变成了白白的面粉 , 米香味也完全释放了出来 , 直沁心脾 , 让人忍不住想抓一把放在嘴里……母亲一边笑一边用力地用最细小的筛子筛着面粉 , 剩下颗粒粗糙的再重新倒在石碾子上碾压 , 如此反复很多次 , 最后才能碾完这些米 。
回到家里 , 父亲急忙涮锅烧水 , 母亲把黄米面倒进大盆里 , 又清洗了几遍蒸屉 , 再用菜叶子铺上备用 。 她不时地提醒我们小孩子 , 蒸年糕可不是小事 , 弄不好会毁了一锅 , 叫我的千万别上手啊!没办法 , 我们也只好在锅边围着、看着 。

姐姐舀起一瓢响边儿的开水 , 一点点儿浇在盆里的面上 , 母亲则迅速地抓起这些面旮瘩用力揉搓 , 姐姐倒水 , 母亲搓面 , 直到盆里的面都揉搓成了细小的旮瘩 , 母亲抓起一把 , 用力一攥 , 松开手 , 面抱成了一团 。

“差不多可以蒸了 , 就这样吧!”母亲自信地点了点头 , 端起一盆早就烀熟的红豆 , 大把大把地扬在已经冒着热气的蒸屉上 , 孩子们爱吃豆儿 , 母亲就特意地多放一些 。 父亲加大了火力 , 母亲和姐姐一把一把地把面均匀地抓到红豆上 , 最后再扬上一层红豆 , 盖上锅盖 , 为了防止漏气 , 盖帘四周又围上抹布 , 上面压上一盆水 。
“他爸 , 多加点儿柴 , 烧吧!”此时 , 母亲才解下围裙松了一口气 , 父亲高兴地应着 , 往灶堂里加着柴 。 我们小孩子也离开锅边儿 , 开始吵着找白糖、找红糖、找碗筷 , 期待着快点吃上年糕……
大约将近四五十分钟左右 , 母亲揭开了锅 , 我们急忙端着碗围了过来 。
“真香啊!”
“快给我来一块!”
“先给我来一块……”我们闻着年糕的香味儿已经急不可待了 。 母亲一边吹着热气 , 一边用筷子在年糕上扎了几下 , 检查到底是熟透了没有 , 如果没背熟透 , 便要重新盖上锅盖再烧一会儿 , 如果已经熟了 , 就会给我们每个人的碗里夹出一大块来 。

金黄色的年糕配上红豆 , 颜色鲜艳 , 在沾上白糖或红糖 , 吃到嘴里不粘牙、微微劲道 , 米香与豆香相互交融 , 唇齿留香 , 吃了一块还想再吃一块……

晚上 , 母亲把冷却之后的年糕切成条 , 再切成片 , 或三角块 , 放在下屋的大缸里冻上 , 留着过年吃 。 把年糕片放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 , 吃起来外酥里嫩 , 味道更加香醇……
如今 , 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是一年更比一年高 , 可是母亲的身体却一年不如一年 , 虽然她把这蒸豆包年糕的手艺传给了我们 , 但是 , 却怎么也吃不出儿时的那种味道了……
审阅:韩田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