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 , 到今年 , 公元2022年 , 有些小品种茶树的岁数 , 都已经步入中老年了 。
前次分享给列位看官的老树黄观音 , 便属此类 。 它生于正岩极好的茶区 , 又是老树 , 汤水的醇厚度 , 香气的内敛与细幽 , 堪称一绝——与外山的黄观音、低树龄的黄观音 , 完全不是一个调调 。
李麻花有个自称“老茶鬼”的邻居 , 独爱肉桂 。
某次 , 我带了非肉桂的茶给他品尝 , 都不多看一眼就顺手丢到一旁 , 说 , “这小品种茶啊 , 不耐泡 , 喝着又腻 。 ”
他有所不知 , 这可是正岩的老树黄观音 , 牛栏坑肉桂的同款制茶师手制 , 焙了中足火 , 有香有韵有水有滋有味还有挂壁香 。
可见 , 偏见这东西一旦种下 , 便是根深蒂固 。
甚难拔除 。
【郎酒|武夷岩茶的香气和醇厚度,不可兼得吗?特别香的武夷岩茶不耐泡?】
《3》
特别香的武夷岩茶 , 是否耐泡 , 决定性的第二个因素 , 是工艺 。
如果说山场、原料是内因 , 那么工艺便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
其实 , 当代的制茶师们 , 技术精湛 , 也很是灵活 。
他们很懂得如何把茶“做得”耐泡——先天不足 , 后天努力也是可以弥补的 。
先是茶叶的采摘 。
按标准是中开面采摘 。 但有些人不等新叶长到中开面便采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嫩采” 。
鲜嫩度高的茶含茶多酚、茶碱多 , 耐泡度高的同时苦感也重 , 不过这难不倒一直在钻研制茶的武夷山茶农们 , 技术高超者确实能做到嫩采的茶既能保留香气 , 又能去除苦味 , 耐泡度还能提升几个档位 。
君不见 , 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嫩采的岩茶 , 甚至还有人把“嫩采、嫩制”作为卖点 , 直接把茶命名为“嫩牛五方”、“嫩肉”……嫩出一堆绿意盎然 。
还有一种更为取巧的做法——加重发酵 。
说到这里 , 真心佩服武夷山做茶人一直走在创新制茶的前沿 。
为了让岩茶显得耐泡 , 他们在做青时 , 巧妙增加茶叶的发酵度 , 把茶做熟 , 毛茶阶段就呈现熟果香 , 然后轻微焙一道火 , 便可呈现一泡香甜可口、耐泡度还不错的武夷岩茶来 。
我喝过如此“炮制”的岩茶 , 干茶是肉眼可见的深绿色、褐绿色 , 可是冲泡出来的茶汤却是橙色、橙红色 , 喝起来基本没有火感 , 香甜度高 , 无苦涩感 , 特别耐泡 , 但是一坐杯就会出现酵味、红茶味 , 甚至沤青味 。
这种采得嫩 , 发酵还重的岩茶 , 完全违背了武夷岩茶的工艺标准 。
再耐泡 , 也不好喝 。
《4》
早晨起来刷牙 , 小侄女正在听视频 , “寒号鸟并不是鸟 , 就像壁虎不是虎、熊猫不是猫一样 。 ”
连小孩都要被教育“不能光听个名字就做出判断” , 可是大人怎么就搁不下偏见呢?
听着小品种茶的名字就给
在武夷山 , 遍地都是高香小品种茶 , 不用担心 , 做茶人总有办法把它们做得又香又有滋味 。
而摆在你面前的 , 只是接受与否的问题 。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 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 , 了解更多白茶 , 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 , 专栏写手 , 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 , 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 , 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
- 茶叶|为什么有的岩茶冲泡之后,叶底闻着有油味?岩茶的油味从何而来?
- 茶叶|4种一眼假的茶叶,涵盖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早知道早避坑
- 茶叶|从水仙、肉桂到大红袍,足火岩茶冲泡后,为什么汤面会有油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