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图片

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图片


五月五即五月初五 。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 , 也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 也是小年 。 清明节是全家“扫墓”的日子 , 也是送亲的日子 。 所以清明节也是家家户户进行祭祖活动的时候 。 也是妇女们“烧谷食”的日子 。 每到这一天 , 有些妇女会把谷食藏起来或者扔到河里 。 五月初五还是端午节的前一天 , 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端午节晦日” 。 但五月初五也是小年的日子 , 俗话说:“五月初五摸阳针 , 头朝西头朝东” , 指的是“小年”前后几天 。

正月初五还是元宵节的前一天 , 为“元宵节前一天” , 因此元宵节也叫“晦日子” 。 端午节的由来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生活非常贫困 , 为了饱餐一顿就要四处乞讨 。 有一位姓曹的百越人 , 在一次抢劫后 , 他的同伴也饿得只能吃稀粥了 。 于是他们就打赌 , 谁先吃掉了早晨煮的粥 , 就可以为同伴解决食物 。 其中一个人很争气 , 吃掉了早晨煮的粥 , 而另一个人就吃掉了午后蒸的包子 。 他们为了争夺粥 , 就打斗起来了 。 结果早晨吃粥的人赢了 , 就很气恼地让午后蒸的包子放下来 。

【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午后蒸的包子放下来后 , 曹操觉得很不平衡 。 于是他就问午后蒸的包子的主人 , “这下会怎么样?”午后蒸的包子的主人说:“明天我放早餐的粥 , 结果会有粥 , 也会有大量的包子 , 是一碗很好的粥 , 但是因为早餐的粥已经煮成 , 很好吃的粥就不如上次了 , 所以午后的粥也很好吃 。 ”于是曹操就答应了午后蒸的包子的主人 , 等到早上吃粥 。 那天午后 , 曹操发现包子的主人已经饱餐一顿了 , 并且那杯粥在刚才已经煮过了 , 于是他就对曹操说:“为了感谢您今天赠粥 , 你去端了粥来送给我” , 于是午后蒸的包子就放到了床上 。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 从此很多地方就开始了“端午节” , 也就有了“五月初五摸阳针 , 头朝西头朝东”的说法 。 相传元宵节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的 。 农耕社会 , 最容易饿肚子 , 饥荒年代也一样 , 所以人们要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 过年祭祖也是其中一部分 , 端午节作为祭祖的节日 , 也就成了民间的最隆重的节日之就如同“圣诞节”一样 , 而圣诞树寓意着新的一年 , 正如春节是一种习俗而非节日一样 。

其实是没有春节这个说法的 , 因为“春节”这个词汇并不是古人创造的 , 是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以“贺祭”的方式庆祝的 , 最终成为祭祖的一个节日 。 端午节与清明节的区别每到端午节这一天 , 很多老年人就开始吃粽子 , 也有的地方还有贴窗花、插艾草的习俗 。 其实清明节这一天才是吃粽子的日子 , 因为“清明食节”的名字来源于“端午食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