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菊石中 , 随着接近外壳口部 , 菊石壳中珍珠层的生长线变得越来越向壳口倾斜 , 但褶菊石额外壳层的生长线却是在沿壳口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 , 与普通菊石正好相反 。
因为软体动物的贝壳只能按部就班地从相当于动物皮肤的外套膜上开始生长 , 它们的生长线只能指向生长方向 , 这表明这个额外壳层与普通壳的生长发现相反 , 因此只能是外套膜伸出壳外 , 反过来包围外壳制造出来的 , 外壳至少部分被软组织覆盖——就像鱿鱼曾经做的那样 。
褶菊石附加外壳的生长线方向与普通壳方向相反 。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这些菊石没有退化壳 , 反而在壳外的软体外又长出了一层额外的壳 , 一来一回 , 它们的重量不仅没轻 , 反而更重了 。 那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进入更深的水体 。
褶菊石的软体覆盖层以及额外壳层覆盖着原本的外壳 , 形成了一个外层铁甲内层软垫的盔甲模式 , 这就像古代的复合甲胄 , 铁甲里面套皮甲 , 可以极大地增强铁甲的强度 。 这样的结构让它们能够适应更大的水压 , 防止在深水环境中的壳被压碎 。
对于褶菊石的复原 , 示其位在壳外的软体外套膜包裹着内部的壳(深色部分) , 表现出外套膜外的另一层壳 ,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褶菊石在形成肉包壳后 , 在肉外侧又形成了一层壳 , 使其形成了一个壳包肉包壳包肉的结构 。 图中蓝色部分表示壳 , 红色部分表示肉 ,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然而 , 这样一来 , 它们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壳包肉包壳包肉的结构 , 在现代生物中再无同类了 。
硬要举相似的例子的话 , 就是螃蟹 , 揭开螃蟹表面的壳 , 可以吃到一点儿蟹黄(对褶菊石来说是一层肉皮) , 但更多的肉还隐藏在另一层壳下面 , 想吃到必须再十分麻烦地细细剥开 , 还可能时不时被里面的碎壳崩到牙……想一想就不是什么容易吃的食物 , 可能当时的捕食者也是这么想褶菊石的 。
科学家们对褶菊石是否拥有内壳仍有异议 , 但一些其他菊石 , 如带菊石可能也拥有内部的壳 。
无论如何 , 这种本以为将外壳内化是为了减重 , 最后却走上增重道路的生物 , 在捕食者咬合力越来越强的演化历史上未能突出重围 。 它们的尝试很快失败 , 菊石也始终没有发展成像鱿鱼那样的内壳生物 。
最终 , 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致使海水酸化 , 拥有外壳的生物损失惨重 , 而菊石小型的浮游幼体受影响更大 , 所有菊石全部灭绝 , 而幼体更大、抵抗能力更强的鹦鹉螺和退化了壳、受酸化影响较小的鱿鱼幸存至今 。
菊石本有与鱿鱼一同生存的机会 , 却走错方向 , 半途而废 , 乃至功亏一篑 , 让人为之叹息 。
参考文献:
[1
DOGUZHAEVALMutveiH.Ptychoceras-aheteromorphiclytoceratidwithtrunscatedshellandmodifiedultrastructure(Mollusca:Ammonoidea)[J
.Palaeontographica.AbteilungAPal?ozoologieStratigraphie1989208(4-6):91-121.
[2
DoguzhaevaLAMutveiH.Theadditionalexternalshelllayersindicativeof“
推荐阅读
- 螃蟹|捞完鱿鱼,又耙螺,现在又疯狂抓螃蟹,今年北海的海鲜成灾了?
- 蒜苔|《掌柜家常菜》之《爆炒鱿鱼》图文教学版
- 鱿鱼|精选几道家常菜,顺应时节,安稳过秋
- 鱿鱼|那些吃一次就会无限回购的宝藏小零食!
- 鱿鱼|美味好吃的香酥鱿鱼圈,制作方法却并不复杂,深受孩子的喜欢
- 杭州|壳包肉包壳包肉……它是远古鱿鱼近亲,最后长成“五花肉”
- 肉包子|海鲜这样吃根本停不下来-红油版海鲜大咖制作配方
- 鱿鱼|家庭版夜市爆炒鱿鱼克!!周末做起来!
- 鱿鱼|菜市场上的“抢手菜”!硒含量高,炒一炒比吃肉过瘾,老人要常吃
- 豆腐|香菇和豆腐是绝搭,入馅做包子,鲜香四溢,比肉包还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