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这家起源南方的糕点铺,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标配?这得从零号店说起( 二 )


老北京人|这家起源南方的糕点铺,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标配?这得从零号店说起
文章插图
这是前几年春节北京人买点心匣子的情景,排队每人送一份北京晚报
装匣子的点心有固定搭配好的,也可以自己随便挑。我小时候心里总有一大遗憾,就是点心匣子里不是所有东西都爱吃,所以总是先挑着把喜欢的吃了,不喜欢的留在最后,当时就想,等自己长大有钱了,装一个匣子,一定要放满自己最爱的。
细数起来,最爱的有很多种,枣泥酥、蛋黄酥、香芋酥、牛舌饼、南瓜饼、鲜花玫瑰饼这些都是百吃不厌的,然而最喜欢的还是萨其马。稻香村的萨其马是用鸡蛋清、奶、糖调面粉,据说一斤面粉得搁进去七两鸡蛋清,过油稍炸之后,细条中空外直,吃起来入口即化,几乎不用嚼,其中有蛋味、奶味、蜂蜜味,成为一种特殊的口味,可以说把其他糕饼都给比下去了。
老北京人|这家起源南方的糕点铺,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标配?这得从零号店说起
文章插图
一个完美的点心匣子,除了点心,还有包装,这也是见证匠心的时刻。买成盒点心叫装个盒儿或打个匣子,售货员会按顾客的选择(或由他代选)在盒子里装好若干种类,装点心匣子也有讲儿,就是甭管买多少样点心,各种点心都得在最上面的浮头露一样儿。所以,“打个匣子”不是件容易事儿。然后在盒盖上垫张红的或粉的装饰纸,再用纸绳一横两竖的捆好,上面还会打出个提手。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绑得漂亮、实用而且结实,串门要是提溜这么个玩意,即使只有二斤点心,也比您提溜几大纸包点心有面子。
03
最经典的点心是哪种
老北京人|这家起源南方的糕点铺,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标配?这得从零号店说起
文章插图
很多人以为稻香村是北京本地老字号,其实不然,它是个外来品牌。北京最早的稻香村,位于前门外观音寺街,由江苏常州人朱友清等人于民国初年创办,为了与北京的饽饽铺相区别,取名为“稻香村南货店”,经营南式糕点。
朱友清等人还从江浙一带的老家请来身怀绝技的糕点师傅,按照北方的节令食俗制作各式南味糕点,既好吃又好看。与北方传统的饽饽相比,南方糕点相对多油多糖,不易干裂,存放时间长,所以这些南方糕点一在北京露面,令人耳目一新,有钱人争相购买品尝。每到中秋,稻香村月饼大受欢迎。民国初年,鲁迅先生经常在稻香村购买食品。
老北京人|这家起源南方的糕点铺,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标配?这得从零号店说起
文章插图
稻香村在前门外一炮走红,生意红火,原股东都想有自己的独资买卖。到了1916年,原发起人朱友清从稻香村退股,单独在西单北另立门户,开设“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原股东张森隆也退股,在东安市场北门外开设“稻香春”。三家店,占据中轴线及东西两侧,各霸一方,都是京城有名的点心店。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稻香村恢复了老字号及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重新夺回糕点市场的霸主地位。
老北京人|这家起源南方的糕点铺,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标配?这得从零号店说起
文章插图
老北京人|这家起源南方的糕点铺,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标配?这得从零号店说起
文章插图
七夕巧果
近些年,稻香村找回了很多北京传统食品,让老人们欣慰,也让我们这些没吃过的人尝了鲜,比如著名的“京八件”、“状元饼”、“巧果”,还有“重阳花糕”“五毒饼”、“立夏陈皮饼”“大寒消寒糕”“春分太阳糕”“大雪红枣糕”等与二十四个节气对应的吃食。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注重“四时”、“阴阳”调和、“五味”搭配,讲究“不时不食”,什么节令吃什么都有规矩,既有健康的考虑,也有美好的寓意,这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