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失去了本来的味道,食物还能成为生活的避难所吗?|读刊( 三 )
由此,人们一方面不再参与食品生产与制作的流程。不仅消费者变成了单纯的“食客”,就连生产者也未必参与了食物产生的全部流程,而是仅负责其中的某一步骤。因此,这样的制作流程不再为人们的自我实现和掌控感留下空间。相反,人们对食物的态度变成了单纯的“静观”和“吞咽”,更因为与生产流程的分离,人们对于经过重重不透明流程,最终到达自己手中的食物反而多了一份“猜忌”和“怀疑”。
文章插图
《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 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其次,以如此方式生产的食物也不再针对具体的人和他的“口味”。相反,这样批量化制作的菜品旨在满足更加普遍化,标准化的味蕾。如果说食品的灵韵本身也需要视频的独特性来承担,那么在机械复制的时代,这样的“灵韵”也随之消失。
正如艺术的机械复制时代消解了艺术品的“灵韵”,食物“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也令“灵韵”处在危险之中,令食物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在当下,当食物向人们呈现自身时,它们不再是一枚浓缩了生活世界的碎片,而是一幅充满诱惑的“景观”。在这样的“景观”中,“灵韵”本身也常常被挪用为一种卖点和噱头,被收编为消费主义的符号。
对于食物的“景观化”,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景观化”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食物本身转移到符号意义和“表征形式”上。例如,奶茶店雇人排队,打造“门庭若市”的假象在业内已然是“标准动作”;而一些“网红日料”更是营造视觉盛景的好手:将切片的牛肉堆成红白相间的小山(虽然肉片之下小山主体部分是冰块);菜单上满满铺排着高清、高饱和的美食特写;另一些网红餐厅更是将“乘船用餐”“汉服拍照”作为卖点……而在种种景观中,制造“灵韵”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文章插图
某日本料理商家宣传图。
一个例子是,不少糕点店铺都青睐“手作”的卖点。仿佛在“手作”的标签之下,每一份商品都具有了独一无二的属性,承载着独特的匠心和文化内涵。此外,带有灵韵的食物往往承载地方性文化,而这些地域文化的符号也被广泛挪用:湘菜馆子里必定装点着成串的红辣椒,港式茶餐厅里也少不了写着繁体字样的招牌……仿佛通过符号的堆砌,它们所售卖的菜品也重新获得了灵韵,恢复了与生活世界的关联。
然而,恰恰在这种制造“灵韵”的运动之下,掩藏着一种自我颠覆的逻辑。无论如何堆砌符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些餐厅注定无法留住真正意义上的“灵韵”。因此,越是吸引那些为追寻“灵韵”而来的食客,这些食客也就越容易在这些符号的“提醒”下意识到灵韵的丧失。由此,食客并没有真正被“伪造”的“灵韵”“遮蔽”,而仅仅是出于无奈:身在异乡的他们或许依然会前往这些餐厅,在各色符号中享受一场置身生活世界的梦境,但对于“灵韵”的丧失,他们也同样心知肚明。
文章插图
《新京报》曾爆料,网红“老月饼”的生产环境十分糟糕。
摇摆在消费主义与生活世界之间:
食堂月饼为什么受欢迎?
被“制造”的“灵韵”之所以被人接受,一方面是由于“景观”确实俘获了人们的眼球,甚或是部分地塑造了人们看待食物的方式;但另一方面,许多人接受被制造的灵韵也是无奈之举。正因无奈,他们试图以某种方式挽留真正的灵韵。在这种姿态的驱使下,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开始出现:近段时间,单位食堂开始广受追捧:例如在中秋之际,人们惊讶地发现,相较于被刻意打造成景观的网红月饼,这些单位食堂制作的、带有计划经济孑遗和公有制痕迹的月饼用料扎实,价格实惠。因此颇受欢迎。
推荐阅读
- 布丁|#东古家味美食#零失败,比布丁还嫩滑的水蒸蛋??
- 00后|即将消失的5种传统民间美食,全吃过的是80后,00后可能无缘
- 便利店|零失手——便利店同款咖喱鱼蛋
- 水饴|私房烘焙的爆款甜品,简单0失败,一口一个,又香又脆,值得一试
- 小餐包|适合新手做的面包,简单0失败,松软拉丝香甜细腻,比买的更好吃
- 韭菜|凉拌韭菜吃过吗?韭菜原汁原味的做法,充分保证营养不流失,好吃
- 猪脊骨|糖醋排骨最简单的做法,教你一招,保证以后零失败,一看就是好菜
- 易学|莴笋还在炒着吃?教你腌着吃,碧绿清脆,简单易学零失败
- 新手|宁愿长胖也要吃的蛋糕,太香了!做法简单,新手也不会失败!
- 玉米油|戚风蛋糕老是失败?试试这个配方,屡试不败,详细做法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