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呷哺呷哺关店200家 海底捞逆势扩店 中国火锅业发生了什么?


呷哺呷哺|呷哺呷哺关店200家 海底捞逆势扩店 中国火锅业发生了什么?
文章插图
最近,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表示,呷哺呷哺将在今年关停200家亏损门店,并暂停新开门店。在呷哺呷哺宣布关店的同时,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却新增了299家门店。
作为“中国火锅的第一股”及中国火锅龙头,一个大量关店,一个仍逆势扩张,中国火锅到底怎么啦?
断臂止血
呷哺呷哺宣布关店200家
近日,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表示,将在今年关停200家亏损门店。呷哺呷哺2014年在香港上市,被称为“中国火锅第一股”。上市后,呷哺呷哺进入了快速扩张期,2016年,门店达到639家,2019年达到1124家,2020年1201家(含140家湊湊店)。
从快速扩张到突然宣布大面积关店,呷哺呷哺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当年,贺光启夫妇从台湾来到北京,先是做珠宝首饰生意,赚得第一桶金后,于1998年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呷哺呷哺店,借用了台湾火锅模式,采用吧台式,一人一锅。
门店开启后,一直不愠不火,直到2003年,非典发生,呷哺呷哺迎来转机,生意开始火爆,随后开始扩张。最初阶段,呷哺呷哺门店主要开在北京、天津,随后才慢慢对外扩张。迎来外来资本投资后,呷哺呷哺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风光一时。
2016年,呷哺呷哺开始启动高端化战略,“火锅+茶饮”,做休闲正餐,要做火锅界的“星巴克”,推出“湊湊”火锅,客单价在100元以上。与此同时,呷哺呷哺也开始提价,2016年客单价47.7元,2019年达到55.8元,2020年高达63.2元,部分地区的门店,客单价甚至高达83元。
一边扩店,一边提价,但呷哺呷哺的利润并没达到预期水平。2018年,其利润达到顶峰,营收47.34亿元,净利润4.62亿元,但在扩店195家的基础上,净利润也仅比上一年多了4200万元。2019年,在营收增至60.30亿元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下降至2.88亿元,比上一年少了1.74亿元。
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可以说呷哺呷哺开始出现危机,营收降至54.55亿元,净利润仅183.70万元,单店年平均利润仅1529元。
同时,呷哺呷哺出现了较大面积关店,当年虽新开了91家呷哺呷哺门店,但净增仅39家,意味着2020年同时关掉了52家不赚钱的门店。
2021年,呷哺呷哺可以说是危机大爆发,4月,湊湊CEO张振纬离职创业,5月,呷哺集团行政总裁(CEO)赵怡被宣布免职,其董事会执行董事仅剩创始人贺光启一人。后面就有了贺光启宣布关店200家断臂止血的消息。
8月30日晚,呷哺呷哺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30.47亿元,净利润亏损4693万元。报告期末有1077间呷哺呷哺餐厅,149间凑凑餐厅。意味着新开了40家呷哺呷哺餐厅,同时关掉了24家餐厅,另新开了9家凑凑餐厅。
由于利润持续下滑,加之此前管理层“内斗”,呷哺呷哺遭遇高瓴资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机构清仓式减持。股价也从今年2月的27港元上方,跌至现在的6.69港元。
上半年新半299家店
海底捞逆势扩张
海底捞火锅目前是中国火锅界的老大,但上市的时间比呷哺呷哺晚,2018年9月26日才在港交所上市。
但海底捞创立时间比呷哺呷哺早,1994年,海底捞火锅在四川简阳创立。不过,海底捞真正快速扩张,依然是在2016年后。
2015年,海底捞有146家门店,2016年176家店,2017年达到了273家门店,2018年466家,2019年768家,2020年1298家,到2021年6月30日,门店总数达到了1597家。
可以看出,这几年,海底捞开店开店的速度,一直呈加速度。2018年新增193家门店,2019年新增302家门店,2020年新增530家门店,2021年上半年新增了299家门店。
随着门店扩张,海底捞的营收和利润也在逐年增长,2016年营收78.08亿元,2017年106.37亿元,2018年169.69亿元,2019年265.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78亿元、11.94亿元、16.4亿元、23.45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