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老龄人口占比超4成,如何盘活“嵌入式”小微助餐点满足老人“刚需”
文章插图
每天上午10时30分刚过,通河一村35号的几间平房就热闹起来。这里原本是小区物业仓库,如今装修一新,变身为社区老年助餐点,前来用餐的老人络绎不绝。
作为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张庙街道人口密度大、老龄程度高。目前,辖区老龄户籍人口占比达42%。在各项养老需求中,“就餐”一直是老人们的“刚需”。如今,这类“嵌入式”小微助餐点开进小区,老人不出社区就能吃上可口饭菜,获得感满满。
文章插图
不必“舍近求远”,老人喜提“家门口”食堂
试运营以来,86岁的杨长兴老人一直是这里的常客。原先,杨老伯要到两站路外的街道为老社区食堂就餐。如今,小区开了这个助餐点,他便不用再舍近求远了。“之前我到共江路上的社区食堂,骑自行车要五六分钟,特别是下雨天就不方便,现在这里最多两分钟走到了,非常方便。”杨长兴说。
文章插图
不只是小区老人,周边小区的老人也慕名而来,这里虽然不提供烹饪,但可以堂吃、外带,饭菜由街道为老社区长者食堂配送,价格也和社区食堂一样。其中,一大荤一小荤两素15元,两大荤两素一酸奶20元,65周岁以上老人凭老年卡可享8.5折。
租借、置换等多元盘活方式,破解养老场地之困
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张庙街道已开设两个大型为老助餐社区食堂,但不能覆盖所有小区。同时,作为老旧社区,街道在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还面临着场地资源之困。
今年,街道在原有社区食堂基础上,克服基础建设资源匮乏的困难,通过租借、置换等多种形式,盘活辖区存量房产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居民区“嵌入式”小微助餐点建设。通河一村助餐点就是通过房屋置换新增而来的为老助餐场所。
文章插图
张庙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负责人陈春虎说:“街道通过资产公司的一些空余房产进行置换,让物业公司合理利用,同时在设施建设上,由街道来投资支持。街道、居民区、物业公司三方合力解决场地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
作为首个“嵌入式”小微助餐点,街道为助餐点配备社区公益岗位和为老服务志愿者。目前,该助餐点日均服务80人次,就餐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接下来,街道将继续挖掘资源,泗塘一村、泗塘四村等有条件的居民区也有望推出小微助餐点项目,使得布点更加合理均衡,为更多老人就餐提供家门口的便利。
素材来源:宝山区融媒体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推荐阅读
- 玉米面|营养丰富的红烧乳鸽让人久久难忘,酥脆的外皮让人口中留有余香
- 快餐|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超3000万,面积比海南岛还大,美食很出名
- |老一辈人口中的“救命粮”,挖出来晒一晒,腌成小菜,脆爽又开胃
- 鱼片|皮脆柔嫩的白切鸡让人口水直流,这道粤菜你一定要尝一尝
- 山药|推文:让人口水直流的美食文,心有不甘,没有男主!
- 做法|让人口水直流的鸡肉做法,别说你不馋,快来学!
- 六安|安徽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市,经济落后,人口少,却因美食而被人熟知
- 西红柿|大盘鸡拌面
- 黄焖鸡|外婆做的黄焖鸡香味四溢,馋的人口水直流,吃都吃不腻
- 披萨|美食 | 内蒙古人舌尖上的冬季!看得人口水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