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用流量监督流量

用流量监督流量
如果你也看了《新京报》采访人员卧底大润发超市“济南省博分店”的视频,很可能像我一样留下后遗症——回想起那些画面,就会胃里一酸、喉头一紧。视频中,这家超市的自营肉品销售人员,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隔夜肉。他们把看上去不新鲜但闻起来味儿不算大的肉作为9.9元一斤的特价肉卖。有的肉表面产生了酸臭的黏液,被丢在涮拖把用的水池里冲洗表面后再摆上柜台;实在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会被送去铰成肉馅儿或灌成香肠,这些肉馅在做成的那一刻就是馊臭的。相关店员甚至对暗访采访人员振振有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这句流传甚广的话出处已不可考证,我实在很难理解,究竟是怎样不爱干净、邋遢抑或是懒惰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当代人常将它理解为“适当数量的细菌群落可提升免疫系统的抵抗力”,还美其名曰“老话说得好”。但在新闻里伴随着这句话的,往往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名词,“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
如果一切按良心运转的话,我们到超市买一块肉,回到家里切吧切吧炖了,经济实惠还放心。相信你也不止一次听家中长辈念叨,“少去餐馆,少点外卖,没事自己也做做饭”。这一次,问题出在原料上。洗了再卖的隔夜肉引起人们强烈不适、舆论哗然。事件被报道的当天,涉事超市回应,相关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门店将立刻进行整改。市场监管部门也已经进驻门店进行检查和调查。
我国是一个注重“吃”的国家,排除某些什么节日都吃饺子的地方,传统节日往往都有对应的食物。追溯到“礼”日渐完备的周代,饮食内容、使用餐具、座次安排、入席次序、待客礼仪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合礼法,当事人可以拒绝用餐,烹饪用的鼎也一度成为国家最高权威的象征。直到今天,一些地方还流传着请客要几个热菜、几个凉菜的“规矩”。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从出生到成年、从红事到白事,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几乎都会以“吃席”作为见证。
吃也伴着家庭的烟火气。平日里的家常小炒,待客时的满桌硬菜,节庆时的团圆围坐,那是我们记忆里“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厨房”。但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让不少人无暇做饭、“懒得开伙”,厨房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动一次就像是打了一仗。还有一些人厨艺停留在煮泡面层面,电脑收藏夹里是各种美食博主的“硬菜视频”,实际往往是“眼睛会了,手没学会”。
在家点外卖,拿起手机,操作App,等个二三十分钟,就能吃到热乎的美味佳肴。但要小心提防点到“料理包师傅”的出品。冷藏已久的料理包被商家用微波炉等工具进行简单加热,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装进塑料餐盒,搭配热腾腾的米饭,通过外卖小哥送到你手中。但这些料理包的原材料有可能是一年前就做好保存的,成本也就几元钱。
出门吃,早就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很多儿时记忆里的味道已随着岁月远去,一时间甚至不知道去哪家好。你打开社交软件,自媒体精致的探店视频让人目不暇接、口水直流。打开某点评、某书,“必吃”“好评如潮”“强烈推荐”的店铺挤满屏幕。可有时你参考那些“过来人”的经验挑选一家,饭菜一入口就直呼上当。
原来,点评平台的“大V”是可以被“收买”的,好评打卡可能只是他们为了得到返还餐费、领取佣金交的“行活儿”。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相关案例时点评说,网络点评和排名,原本是通过统计与展示互联网用户消费后的真实反馈形成的大数据,反映商家人气、实力和市场口碑等信息,以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判断和选择。在虚构评价等方式下,“粉丝”可以有,“互动”可以买,“好评度”能够提升,“播放量”可以增长,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好家伙,“吃”也成了流量的生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