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流血闭店,价格畸高,瑞幸漫咖啡们吃不掉下沉市场( 二 )
显然 , 连锁咖啡品牌的扩张速度 , 超越了消费者对商业咖啡的需求增长速度 。 如果未能解决消费者教育问题 , 即便商业咖啡将门店扩张至下沉市场 , 也难免出现供给过剩 。
在前述咖啡店老板看来 , 疫情对商业咖啡行业起到了加速筛选的效果 , 其主要影响是淘汰了一批产品力、抵抗力差的品牌 。
2 改造第三空间
在整个下沉战争中 , “第三空间”成为商业咖啡一道难以摆脱的枷锁 。
前星巴克董事长舒尔茨曾对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概念有过精确描述:“第三空间不只是一个物理上的环境 , 对我而言 , 第三空间一直是一种感觉 , 一种情感、一种抱负——所有人都能聚到这里 , 因为归属感而振奋心情 , 这是星巴克的基石 。 但归属感同样是一项基本人权 ,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可获得 。 ”
「新熵」认为 , 商业咖啡的第三空间 , 与情趣酒店、盲盒玩具类似 , 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溢价 , 这与星巴克绑定大城市白领以上人群的打法有关 。
从一杯星巴克咖啡的成本构成来看 , 其咖啡豆相关成本仅占12%左右 , 但店铺租金和运营成本合计占一杯咖啡的40%以上 。 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 , 星巴克的场景价值大于产品价值 。
由于星巴克早期偏奢侈品的性质 , 契合了职场消费文化中“去性价比”的需求 , 使得商业咖啡与情绪溢价的绑定成功 。 代价则是 , 商业咖啡长期停留在小众消费品的位置上 , 无法进入个人消费市场 。
而第三空间的情绪消费价值 , 与城市规模呈正相关 。 越是超大规模 , 通勤时间动辄在一个小时以上 , 地价高且个人空间狭窄的城市 , 消费者对第三空间的需求越大 。 此时 , 第三空间起到类似驿站的作用 。 当城市规模急剧缩减 , 驿站的价值也将同步萎缩 。
国内星巴克的追随者则对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打法进行了改造 , 策略主要有两种 , 一是从客单价切入 , 二是从消费频次切入 。
前者以国内商业咖啡品牌漫咖啡为代表 , 漫咖啡的选址集中在公园、社区等低地价区域 , 并鼓励用户携带电子设备待上一天 , 通过引入高毛利的烘焙品类补足翻台率劣势 。 后者以瑞幸为代表 , 瑞幸联合创始人郭谨一表示 , 瑞幸的做法是优化门店结构压缩租金及人工成本 , 提升咖啡消费的便利性 , 以达到降低咖啡价格的目的 。
这两种策略尽管都能吸引用户消费 , 但都是对星巴克打法的优化 , 在缺乏市场教育的下沉市场则难有体现出优势 。 前述咖啡店老板表示 , 咖啡店处在一场零和博弈的游戏中 , 需要与奶茶们一起 , 竞争消费者有限的胃容量 。
此外 , 下沉咖啡品牌缺少价格优势 。 以漫咖啡在某省会城市的价格为例 , 其咖啡产品单价在25至42元左右 , 而附近三公里内的CoCo、阿乐制茶、贡茶、蜜雪冰城的产品价格主要在7至20元档位 。 有消费者评论称 , 漫咖啡的本地门店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逐步闭店的过程 。
3 畸形下沉从2012年开始 , 星巴克加快了在三四线城市核心商业街的开店速度 , 这似乎为商业咖啡行业的下沉提供了窗口 。 但有咖啡创业者表示 , 低线城市对门店选址的要求极高 , 只有年轻人集中区的咖啡门店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 边缘区群体则未能形成现磨咖啡消费习惯 。
这意味着 , 其他现磨咖啡品牌的下沉 , 势必会与星巴克争夺高客流量的黄金地段 , 这无疑抬高了竞争门槛 , 且不利于品牌选址策略的延续 。
面对这一高风险市场 , 商业咖啡品牌的选择是用加盟方式试水 。
以漫咖啡为例 , 漫咖啡要求下沉市场的加盟商延续一线城市策略 , 即拿到公园、社区的最佳地段 , 上下两层的大门店面积 , 以及具备开五家店的经济实力 。 相关数据显示 , 漫咖啡的最低加盟门槛在50万元以上 。
推荐阅读
- 黄瓜|凉拌花菜
- 三丁|一块鸡胸肉,一根黄瓜、一个土豆,分享个酱爆三丁的做法,好吃
- 土豆丝|土豆不要炒土豆丝了,加一根黄瓜,简单一做,天热吃比肉还香
- 搅拌均匀|凉拌黄瓜很多人少了一个步骤,难怪不入味,想要清脆爽口有诀窍
- 爽脆|紫甘蓝最简单好吃的做法,色泽鲜艳,清脆爽口,比凉拌黄瓜好吃
- 小慢|教你如何切好蓑衣黄瓜,酸甜咸辣,四味俱全,太好吃了
- 椒麻黄|凉拌黄瓜好吃入味,做法超简单、爽脆美味
- 清脆|凉拌黄瓜做法简单,想要好吃还要记住这个,清脆爽口,人人都爱吃
- 辣椒面|老妈创新方式拍黄瓜,做了1大盘,上桌2分钟吃了个精光
- 黄瓜|凉拌爽口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