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老干妈为啥没那么香了?儿子偷工减料,省下一半成本却使口碑大跌( 二 )


店面刚开张 , 陶华碧为了吸引顾客 , 把价格放到了最低 , 而每份饭菜的份量却特别的足 , 加上陶碧华还算不错的厨艺 , 实惠又美味 , 很快就引来了附近的居民和学生惠顾 。
因为陶华碧的辣椒酱是自己亲自炒制 , 里面除了当地特有的辣椒 , 还加了很多花生之类的佐料 , 所以每次大家过来吃饭时 , 都总是豪爽的挖上几勺辣椒 , 使得随处可见的饭菜变得格外爽口 。
很快 , 陶华碧大量制作并销售辣椒酱 , 做产品总得有个名字 , 陶华碧就随口说叫“老干妈”好了 , 于是令无数“中国胃”魂牵梦绕的中式传统辣椒酱从此诞生 。
这一规矩看似是个赔钱买卖 , 实际上却为陶华碧引来了更多的顾客 , 因为大家都十分欣赏陶华碧愿意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这一品质 。 为了称呼亲切一些 ,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喊陶华碧老干妈 , 使得这个做着小买卖的店面增添了几分温馨氛围 。
久而久之 , 陶华碧的小店经常门庭若市 , 而令人诧异的是 , 好像有很多人 , 并不是奔着店里的主食前来 , 反而是倾心于店里的那一小碗辣椒酱 。
不少老顾客临走时 , 都要问问老板娘卖不卖店里的辣椒酱 。 有一次 , 店里的辣椒酱用完了 , 而陶华碧又太忙而没来得及做新的 , 使得很多客人坐下又拍屁股走了 。
陶华碧这才猛然察觉 , 原来自己家常做的辣椒酱 , 竟然如此受欢迎 。 既然如此 , 何不顺应消费者意愿 , 专门出售单独的辣椒酱?
很快 , 陶华碧大量制作并销售辣椒酱 , 做产品总得有个名字 , 陶华碧就随口说叫“老干妈”好了 , 于是令无数“中国胃”魂牵梦绕的中式传统辣椒酱从此诞生 。
1996年 , 陶华碧在附近租了两间屋子作为厂房 , 还大手笔地雇佣了五十位工人为自己工作 。 销售产品少不了事半功倍的宣传工作 , 可陶华碧没有更多的钱来为自己打广告 , 就无奈自己背着新鲜炒制的辣椒酱 , 每天去商场推销 。
在陶华碧事事都总是亲力亲为的一段努力之后 , 由陶华碧亲自研发的辣椒酱成功地打入各大商场的销售点 , 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 。
不过奇怪的是 , 陶华碧拥有了收入翻番的辣椒酱厂 , 却还坚持开着自己的小饭馆 。 很多人诧异的问陶华碧 , 她家辣椒酱的收益远高于饭菜 , 何不关了饭馆专心售卖辣椒酱 , 省心又高效 。 这个时候 , 陶华碧就会坦然一笑 , 说自己还是想让附近的学生吃上实惠的饭菜 。
生意红火却遭儿子“作怪”因为生意太过火爆 , 陶华碧直接一不做二不休 , 决定扩大生产规模 , 成立一个专门销售秘制辣椒酱的小公司 。 1997年8月 , 陶华碧的创业之路渐入佳境 , 名为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 老干妈三个金色大字毅然坚守在了陶华碧的厂房大门上 。
生产车间越来越大 , 仅仅依靠陶华碧小作坊式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 根本无法适应其当下的市场环境 。 好在陶华碧谦虚好学 , 招来了一批拥有专业商业管理知识的人才 。
随着公司各大企业部门的成立 , 陶华碧的员工增至二百多人 。 1998年 , 学成归来的长子李贵山 , 更是加入了母亲的公司 , 随即帮助母亲制定了很多全新的规章制度 。
在大家团结一致的努力下 , 陶华碧的公司越做越好 , 品类不断得到丰富、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 并且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 , 陶华碧的老干妈辣酱更是直冲国外市场 , 得到了很多海外同胞的认可与喜爱 。
2012年时 , 老干妈的年产值已经达到33.7亿人民币 。 2018年时 , 陶华碧凭借自己亲手打拼来的90亿人民币资产 , 位列当时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第十七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