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教育|从“大手拉小手”到科学素质教育( 四 )


在学校的教育中,教书与育人素来并重,而且相辅相成 。中学教育的现实是:前接小学,后接大学,把各门学科古往今来的基本知识集中浓缩到短短的几个学年的课程里教完、学好,这是办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所有上面说到的那些努力都是在这种课程的总布局下的举措:以教为纲领,然后寓育于教、以育辅教 。具体到科学教学,首先是系统性的科学知识的积累,随时强调结合到获取知识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知识,然后是创造条件加以实践、体验和发挥,这一切,无疑都有培养科学素质的功能 。但是性质上必须服从课程要求、受到课程制约,因而和科学素质教育有着“鱼”与“渔”的本质区别 。科学素质教育,如上面所说,有它自己的基本的以育为主的要求 。在中学里,它与教(科学知识的传授或巩固)的关系应当是以教辅育、寓教于育 。相对于常规“教育”,它应当正名为“育教” 。
下面两节里介绍的,可以看成是对于这种“育教”的初步尝试 。
4.关于初中学生群体的科学素质教育
这是一个实验,设计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 。在义务教育时期的初中一个年级中实施 。如前所述,其目的为普遍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自觉和风尚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整体概念,包含广泛的科学题材,从日常所见,到科学时事、科学专题……而这些正是通常的科学普及的内容 。所以,这种科学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属于一种科普教育 。它与常规的课程教育不能互相替代 。因此,除了“育教”的出发点不同于常规的“教育”外,以科普知识(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为题材,也是中学里科学素质教育应当在常规之外专设一门必修课程的原因 。
【科学素质教育|从“大手拉小手”到科学素质教育】我们把这个课程或实验,称为“校园科普活动”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特别强调了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以助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自觉 。
这个设计曾经在前文中提到,下面是简单的条例:
(1)规定在初中二年级(或一年级)的一个学年中,每个班都有一个学期每周以一至两节课时用于“校园科普活动” 。
(2)进行校园科普活动的班在一个学期中集体负责一个选题的科普,在教师辅导下,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一套科普展板(或墙报)的创制,并在期末向全级(或全校)作该选题的科普报告 。这样,一个学校中每学期有多少个初中班参加活动,校园里就会有多少套展板和多少个报告 。这样的科学气氛当有助于科学素质的熏陶 。应当指出:在这个活动里我们教了学生科学知识,但知识的积累不是主要目的;我们给学生作了科普讲演,但科学普及也不是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自己作科普,以此唤起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自觉 。
(3)该系列选题以科学时事或大众关心的科学问题为主 。原材料是从书刊中选取或由教师自己编写的科普文章 。教师按照校园科普活动规定的规范,把文章内容加工成为规范化的讲演文、参阅条目和辅导步骤组成的校园科普辅导材料 。辅导材料经试用鉴定合格后可供所有进行校园科普活动的教师直接采用或参照使用 。
(4)校园科普活动的全程以学生活动、老师辅导的方式进行 。辅导的安排为每周一次,每次用一至二个课时,一个学期总共十几次(视各个学校的情况而定) 。学生用一次活动的时间听开题导引报告,其他的十几次均用在展板的制作(以及演示)上 。
(5)校园科普活动辅导教材是经实际应用考验后制成的范本,范本首要的要求是符合困难地区中学老师的需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