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2月8日消息(采访人员褚夫晴)红薯是我国北方家庭秋冬季必备的传统食材 , 作为“薯中贵族”的蜜薯因其口感香甜、软糯更是备受百姓喜爱 , 但由于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苛刻 , 蜜薯的种植量小、产量小 , 价格也居高不下 。 天津市宁河区岳龙镇特有的黏土地恰恰适合蜜薯生长 , 不仅品质佳而且富硒 , 但大面积种植蜜薯还是近两年的事 。 “原先种棉花、玉米等农作物 , 利润低 , 现在种蜜薯效益更高 。 接下来准备建库房、把产业做大、扩展销路、打造知名品牌 。 ”天津市宁河区岳龙镇大良庄村支书张立军的底气与信心 , 源自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的对口扶持 。
为贯彻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 , 确保过渡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落实《天津市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和建行总行党委有关做好定点帮扶等工作要求 , 建行天津市分行针对定点帮扶的宁河区岳龙镇小田庄村、大良庄村两个经济薄弱村 , 制定了三年规划 , 成立了“建行天津市分行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工作组” , 选派刘大庆、王泽彬等3名建行干部作为驻村干部 , 刘大庆、王泽彬两名干部分别担任小田庄村和大良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 驻村四个月时间 , 刘大庆和王泽彬入户走访、捐赠物资、慰问贫困户、设立让村民买电交话费等生活缴费不用出村的智慧终端……小田庄村更是通过线下采购 , 一次就销售了800斤蜜薯 , 实现了2021年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 。
文章图片
建行驻村干部与农民一起分拣红薯(央广网发 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供图)
从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到创新搭建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从打造农村基层政务综合服务窗口到联动政银企 ,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时 , 建行天津市分行赋能社会 , 打造乡村金融新生态 , 奏响了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
试点种植 发展集体经济
“我刚来村子的时候 , 街上几乎看不到人 。 偶尔碰到一两个人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 年轻人外出打工 , 岁数大有劳动能力的就下地干农活 , 村子街道很冷清 。 ”驻小田庄村第一书记刘大庆说 。
小田庄村共89户 , 293口人 , 一直靠种植蔬菜和大田作物维持生计 。 之前种植棉花、玉米、豆角等 , 产量低、利润薄 。 大良庄村280人 , 全村800亩地 , 用村支书张立军的话说 , “种玉米的话一亩地一年产量只能卖不到2000块钱 。 ”相比之下 , 蜜薯适应性强 , 耐干旱、耐贫瘠、产量大 , 效益可观 。
“村里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种植方法 ,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是有风险的 。 一开始 , 村民们宁愿走老路子也不接受新品种 。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 , 张立军在自家地里亲自试种蜜薯——烟薯25、红瑶……试种了3年的张立军有了底气 , 便把新产品的优势和种植方法无偿分享给村民 , 大家积极性逐渐调动起来了 。
农民自己种蜜薯 , 土地分散、形不成规模 。 村干部们研究后感到 ,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 。 “我们将采取‘入股分红’的模式 , 以种植蜜薯的项目带动村子实现‘造血’ 。 ”张立军表示 。
决定了以种植蜜薯为集体产业项目后 , 小田庄村和大良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大庆和王泽彬便忙得不可开交了——协助去工商局登记注册营业执照、为两个村的蜜薯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共同研究制定发展蜜薯产业的初步规划、推动两个村集体合作社签约建行“善融商务”平台……
推荐阅读
- 土豆|它是“地里人参”遇到了一次多买些慢慢吃,止咳化痰补维C,太香了
- 萝卜缨|凉拌萝卜缨
- 成品|凉拌萝卜缨
- 麻花|东北人秋收“在地里”都吃啥?看看你家中了没?
- 馄饨|农村有种杂草,麦地里疯长,农民不仅不讨厌还夸它好吃
- 马村|桂花月饼受追捧 芳香产业富民兴村
- 产业|表面做合法生意,暗地里却另有“玄机”?该对这些灰色产业出手了
- 小白菜|凉拌小白菜
- 地瓜|农村地里泛滥的“杂草”,城里人当个宝,超市都卖十几块一斤
- 空心菜|豆豉油渣空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