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番茄的风味,究竟到哪儿去了?( 二 )


在如此巨大成绩的背景下 , 人们逐渐想起了一件事情 , 那就是现在的番茄越吃越不好吃 , 越吃越没有番茄味了!

番茄的风味究竟到哪儿去了?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相关团队(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相关团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 , 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 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部分基因位点丢失导致番茄口感下降 。
【番茄|番茄的风味,究竟到哪儿去了?】2017年 , 中国农科院相关团队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HarryKLee教授合作 , 组织了一个多达170人的品尝小组 , 通过对100多种番茄进行品尝 , 最终确定了33种会影响消费者喜好的主要风味物质 , 而在这33种风味物质中 , 就有13种在我们目前的主栽品种中大幅下降了 。 确定了33种影响消费者喜好的主要风味物质 , 挖掘了49个调控风味物质积累的关键位点 , 揭示了番茄风味的物质基础和遗传改良路径 , 为培育美味番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育种方案 。
相关专家介绍 , 番茄在人工改良的过程中会选择大的果实 , 因为这样产量更高 , 但代价是把果实中提高糖含量的一些基因位点丢掉了 。
此外 , 在育种过程中没有重视挥发性物质也是番茄不好吃的原因之一 。 人们在品尝番茄时 , 在咀嚼过程中番茄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物质进入我们的鼻腔 , 味觉和嗅觉共同作用决定了感知的味道 。 研究发现 , 有些挥发性物质能够提高果实的甜感 , 有些可以赋予果实花香的气味 , 尽管挥发性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 但因为没有相应的育种手段 , 许多挥发性物质的优良基因在育种中都被丢掉了 。

2018年 , 中国农科院相关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罗杰教授合作 , 通过对610份番茄材料的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的数据进行多重组学分析 , 大规模挖掘了影响番茄果实代谢的基因和通路 , 揭示了在育种过程中番茄果实代谢发生的变化 , 为植物代谢生物学提供了全景式的组学信息 。
2022年 , 专家团队又利用最新的测序技术 , 首次获得了番茄的图泛基因组 , 并借此找回了番茄育种中“丢失的遗传力” , 为解析生物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 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我国在番茄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先进地位 。
希望这次专家们可以顺利找回番茄本来的那些“风味” 。
那么 , 番茄变难吃了 , 究竟是谁的锅呢?果农、育种学家、还是爱吃番茄的我们呢?似乎都是 , 也似乎都不是 。

为了将美味的番茄普及到全球 , 为了让番茄大面积增产 , 为了让远离乡村的消费者都吃到新鲜的番茄 , 变的似乎不是番茄 , 而是大家的需求罢了 。
当然 , 失去部分风味的只是现代商品番茄 , 没有被“改造”过的番茄品种还有很多 ,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 在育种专家的钻研下 , 我们很快就会吃到“又大、又红、又酸、又甜”的番茄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