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 半酦酵茶加工工艺( 三 )


    一般称直接将茶叶放人揉捻机胴内 , 加以压揉的动作为「揉捻」 , 而另一种方式是以布巾包紧成圆团状 , 再以手工或揉捻机压揉 , 这就叫「团揉」 。 半酦酵茶类中的条型包种文山茶只有「揉捻」而无「团揉」 , 所以条索成自然微弯状;半球型包种 , 因经再三的「团揉」 。 所以条索形成球弯状 。
    不论「揉捻」或「团揉」 , 在揉好告一段落后 , 均须解散茶叶经压揉后的团块 , 以使茶叶能干燥均匀 , 这个动作就叫做「解块」 。 这幢一连贯的程序是半酦酵茶类形成烛特风味的重要步骤 。
    属于高香类的文山包种与浓味类的冻顶茶、松柏长青茶及明德茶 , 其酦酵程度均很轻微 , 且从萎雕到杀菁的步骤也即相差无几 , 而造成他们别树一格的原因 , 揉捻的方法及程度的不同 , 是个重要的关键 。
    文山包种的揉捻法是在炒菁起锅后 , 用手翻动二、三次使热气消散 , 然后再放人揉捻机压捻六七分钟 , 若茶叶较粗大 , 为使其外形美观与品质齐一 , 可于初揉后稍予放松解块以扬去热气 , 再加压揉三、四分即可 , 因它不用布巾包揉 , 故外观呈自然微弯状 。
    冻顶茶 , 长青茶与明德茶 , 在炒菁起锅后 , 先放入揉捻机 , 初揉以后加以解块 , 然后叫焙至半干即走水焙此时茶叶含水量约30% 至35左右 , 走水焙后先将茶叶摊凉 , 再以一条四方形的布巾 , 包裹成圆形 , 再加以揉捻 , 这个步骤即为「团揉」 , 团揉后又松团解块 ,
接着又再焙火再焙 , 然后再包裹起来团揉再揉 , 如此反复三至五次 , 使水份慢慢消散 , 而到焙干为止 。 原来条形的茶叶 , 经过三番五次的团揉后 , 逐惭卷曲成半球形 , 条索也因此愈紧结 , 而酦酵度因此略为加重形成冻顶茶、长青茶与明德茶特殊的外观与风味 。 其实这种团揉法 , 乃承自安溪铁观音的制法 , 但铁音茶的酦酵度更高 , 而外观更形圆球状 , 所以更有其特殊的「铁观音风味」 。
    乌龙茶重视茶芽约完整 , 不注重外观条索的紧结 。 为了揉捻时不损及茶芽 , 须放入袋中揉捻 , 揉后解块即可进行干燥了 。
    揉捻的功夫对茶叶的外观及品质的影响很大 , 压揉时力道要一致 , 过猛则茶叶易碎 , 过轻则条索不紧结 。 团揉时火候温度、压力及水份消散速度之控制 , 更是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了把握最好的时机 , 常须在高温下揉捻而且又不带手套 , 不但要能耐炙热 , 还得全神贯注 , 中间的艰苦又有谁知晓?我们常说「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 但是却很少人提到茶农的辛苦及页献 , 「谁知杯中汤 , 滴滴皆艰辛」 。

    六、焙火、干燥
    经过数次揉捻团揉及热力的烘焙后 。 茶叶外形逐渐紧结 , 水份也慢慢消散 , 此时应立即进行干燥 。 这是最后的一个步骤 , 乃是利用高温来抑止炒菁后残留的酵素活性 , 使茶叶不继续酦酵 , 以固定茶叶的品质 。 同时 。 利用焙火的火候改善茶叶的香气、滋味 。 去除菁嗅味及减轻涩味 , 使其芳香甘润可口 , 并使茶汤水色澄黄艳丽 。 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 , 同时体积重量都减少 , 以便于包装贮存及运销 。
    目前大多使用干燥机来干燥 , 为了提高品质 , 使条形美观 , 均采用「二次干燥法」 , 即初干后先予以摊凉 , 使茶叶回潮后再进行一次干燥 , 以避免外干内湿的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