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茶树栽培技术】 3、茶树湿害及其防救
茶树属旱地栽培的多年生经济作物 , 与某些旱作比较 , 它喜水但又忌过湿 , 只有在水分充足而又透气良好的土壤环境中 , 才能正常生长 , 实现茶园高产优质 。 反之 , 如茶园土壤长期呈过湿状态 , 即会造成茶树湿害 。 茶树遭受湿害后 , 首先受害的是根部 , 进而影响地上部生长 。 调查湿害茶园可以发现 , 茶树吸收根显著减少 , 且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输导根粗短 , 呈水平状伸展 , 分布较浅;主根难以深扎 , 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萝卜根” 。 受害主根及输导根的表面呈灰褐色 , 且有腐死现象 , 须根呈黄褐色 , 吸收能力明显减弱 。 在茶树根系生长不良的情况下 , 进而影响茶树地上部生长 , 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 , 芽叶瘦小黄变 , 分枝稀少 , 枝条出现灰枯死亡现象 。
茶树产生湿害的原因 , 主要是由于茶园土取水分过多 , 使土壤固相、液相、气相三相比严重失调 。 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土壤三相比大约为45:30:25 , 而湿害茶园液相显著增大 , 气相减小 , 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 , 空气严重不足 , 根系正常呼吸受到抑制 , 严重时可使茶树窒息死亡 。 此外 , 湿害茶园土壤潜育化现象是极其明显的 , 导致亚铁等有毒物质的大量积聚 , 能使茶树中毒受害 。 在湿害茶园的土层中 , 一般均有硬塥层或犁底层 , 这些土层结构坚硬致密 , 通透性极差 , 因此在雨季能造成长期积水 , 使茶树出现湿害 。
茶树湿害 , 以其造成茶园土壤过湿的不同成因 , 可分为集水型、难透水型和地下水型三种 。
(1)集水型湿害茶园
分布在丘陵山区的坡脚注地 , 或在两山出口处低洼平台上的茶园 , 因该处土层下常有不透水的岩层 , 加上地形关系 , 常常上方雨水沿着坡面径流或潜水暗流汇集 , 不易排除 , 如果水流前进的方向再受到阻挡(如路基、水稻田等) , 则滞水聚积 , 使茶园土壤水位升高 , 最易产生茶树湿害 。
这类茶园的改造措施 , 主要是在茶园上坡开挖横截水沟 , 以拦断由上坡下来的径流与潜水 。 同时还应在茶园最下方低处 , 开设明渠或暗沟排水 , 降低茶园土壤水位 。
(2)不透水型湿害茶园
我国茶区 , 尤其是在红黄壤地带的茶园 , 在土层下都有一层不易透水的塥层存在 , 这种硬塥层有粘土层、铁锰结核层、死僵土及母岩等 , 如果此塥层位置高 , 耕作层浅 , 又出现在平坦地或蝶形洼地 , 一到雨季时 , 雨水无法向深层渗透 , 地表流速小 , 大量雨水就会储积 , 造成茶树湿害 。 在开辟新茶园时 , 为求得茶园集中成片 , 常把池塘或局部低凹处水田 , 未经破除犁底层和积水胶结层 , 就挑加客土填平作茶园 , 嗣后往往形成局部积水成害 。 这类茶园 , 由于经常积水 , 土壤结构恶化 , 根系层浅 , 茶树生长衰弱 , 一遇干旱季节 , 水分蒸发快 , 土壤板结 , 茶树也最易遭受旱害 。
改造不透水型湿害茶园 , 首先要破福深耕 , 挑培客土 , 改良土壤 , 同时开设暗沟(或明沟)排除潴水 。 暗沟一般开在1米左右土层以下 , 底部用块石砌成桥洞形排水孔 , 上面再放碎石或砂石 , 然后填土 。 杭州茶叶试验场的经验是 , 为增加茶园土层排水效果 , 在靠近暗沟两侧的土壤要开得深些 , 渐远渐浅 , 使硬塥层至排水沟处之间 , 至少应有1/100的坡降 , 以提高排水效果 。 对明显的注地渍水茶园 , 除了破塥深耕、加土改良外 , 还应围绕茶园开设排水明沟(深1米以上) , 并与其他排水沟渠连通 。
推荐阅读
- 三十七 茶树栽培技术
- 三十四 茶树栽培技术
- 三十三 茶树栽培技术
- 三十二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五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四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三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二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一 茶树栽培技术
- 油茶籽摘后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