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知性漫谈

读罢友人郑毅兄撰写的系列茶文 , 感觉精妙空灵 , 不禁叹郑兄是得“道”了 , 我等俗人还需努力啊 。 于是 , 泡了杯浓茶 , 笔者也来凑个“茶艺”知性漫谈的热闹——
(一)
茶之为饮 , 始于中华 。 中华民族最早发现茶树和茶的利用价值 , 最先发明茶的栽培技术和各种茶的制法 , 创造茶字 , 创立茶道 , 造就茶文化 , 形成茶的品饮艺术 , 并以丰富多彩、色香味形俱佳的茶叶珍品 , 供应世人 , 也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 为此 , 世界著名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将茶作为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后的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 如今 , 茶已被赋予“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饮料”的美誉 。
自古以来 , 茶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 在元曲《玉壶春》中曾写到“早晨起来七件事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一语道尽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 随着茶的保健功效与实用价值的发展 , 也愈受到人们的注意与青睐 , 尤其是文人墨客的推波助澜 , 儒、道、佛等哲学思想的渗入 , 加上茶文化饱含着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 , 赋予茶饮的韵味和风采 , 致使饮茶从单纯的物质享受 , 提升到了修身养性的精神修养境界;人们还在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 , 品味着关于生命的深层感受 , 领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
茶叶不但具有独特的香气与滋味 , 又含有多种机能性成份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 , 近几十年来 , 借着化学分析仪器的进步及病理试验技术的精进 , 证实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及预防疾病之功效 , 特别是在2002年5月由台湾成功大学附设医院家庭医学科张智仁教授与临床讲师吴至行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出版的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 , 他们的报告指出“茶对于全身、腰部以及臀部骨骼矿物密度的保护效果十分明显” , 因而再次引起世界各国对茶的注目 。
(二)
“茶艺”的“艺”字意义主要有6种:种植、才能、艺术、准则或限度、艺事或技艺、艺人 。 综合言之 , “艺”就是方法 , “方法”就是规范的程序 , 是逻辑程序的体系 。 所谓“茶艺”便是指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序 。 更广义地说 , 举凡和茶叶的栽种、生产、制造、运销、享用等相关的事物均属于茶艺的范围 。 茶艺的简单解释 , 就是泡一壶好茶及喝一杯好茶的方法和意义 。
茶艺可分为二个范畴 , 一为科学 , 一为艺术 , 例如泡好一壶茶时需注意茶叶用量、水温、冲泡时间等是属于科学的范畴;而享用一杯茶时注意茶具的搭配、时间与空间的调和、环境的布置、服装或音乐的选择等是艺术的范畴 。 “茶艺”的萌生、发展、完善 , 莫不体现服务生活的“济用”宗旨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茶艺的“济用”宗旨不断强化 , 其内涵也以“茶”为中心 , 向外延展而成“茶艺文化”系列 , 包括:茶诗、茶联、茶小说、茶散文、茶书画、茶道具、茶雕塑、茶包装、茶乐、茶歌、茶舞、茶文化网络、茶戏剧、茶影视、茶食、茶艺馆、茶艺学与茶艺美学、茶艺教育、茶艺表演等 。
此外 ,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 产茶区纷纷推出茶乡民俗文化与茶业产业文化系列活动 , 内容主要有茶艺示范、茶叶多元化产品品尝、茶乡采风文化巡礼、制茶体验、茶叶知识之旅、观光茶园及示范茶园观摩﹑茶区健行等 , 这些兼具休闲、教育及文化的活动 , 也都是属于“茶艺文化”的内容 。
(三)
茶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来创造并累积起来的无形资产 , 也是全人类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 更可贵的是她生机勃勃 , 在不断发展前进 , 无止境地为人类服务 。 茶文化虽然植根于茶叶 , 却又超越茶叶经济的物质范畴 , 它与中华民族的哲学、政治、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观念等广阔领域相联系 , 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问 。 自魏晋六朝、唐、宋以至明、清 , 历代对“芼茶”、“煮茶”、“点茶”、“泡茶” , 以及茶器的应用自成一格 , 并将茶与花、画、书法及礼仪相结合 , 使得茶文化既广博且精深 。 到目前为止 , 能够被不同国家、民族、人种、宗教信仰、年龄、性别等所能共同接受并融通的文化有多少?据考 , “茶文化”为千家文化之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