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放满壶 , 而且如果觉得泡出来浓度不够(包种茶冲泡时间因为发酵、烘焙度低 , 所以前四泡尽量不要超过40秒) , 置茶量就应增多 。 方法有二:
置茶时 , 用小茶棒将茶叶搅松 , 再置茶 , 这样茶叶就可以放多一点 。
置茶时用手将茶叶稍微捏碎 , 置放的茶叶就会多一点 , 虽然比较方便 , 但是 , 茶叶捏碎的大小不一定 , 会影响冲泡出来的滋味!
白毫乌龙的冲泡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类似包种茶的置茶方式 , 冲茶时 , 温度要降低 , 否则容易有涩味 。
一种是置茶量少 , 可以用高温直冲 , 因为温度高 , 所以溶解出的种类就会比较多 , 一般用于优良的白毫乌龙 , 瓷器盖杯或茶娘 , 但是滋味比较不那么浓稠 。
两种的置茶量差不多相差20到30倍 。
绿茶例如龙井 , 置茶量不应太高 , 一般用盖杯泡 , 置茶量从一层到四层 。 冲泡温度低 , 一般可用二次降温法:将开水先冲到一个杯子(可以用茶海) , 在将水冲到盖杯中 。
同样是乌龙 , 同样是包种... , 但是不同批的茶叶的膨胀度不一样 。 现在手采茶 , 采摘茶叶时间比以往提早个几天 , 所以茶材比较嫩 , 冲泡完将茶叶放在口中嚼就可以分辨出 , 膨胀的倍数也比较大 。
时间控制
第一道浸泡的时间 , 最好能在一分钟以上 , 因为茶叶各种可溶于水的成分比较有机会释出 , 这样得出的茶汤比较能代表该种茶的品质 。 如果时间太短 , 如三、四十秒 , 可能只有部份的物质溶出 , 较难反应该种茶的真面目 。 所以国际鉴定茶叶的标准杯泡法 , 浸泡时间多在5~6分钟 , 希望将茶叶的内质尽量溶出 。 以便评总成绩 。
第一道浸泡的时间要在一分钟以上 , 那浓度太高、太低怎么办?以「置茶量」来调节 。 这样得出来的「置茶量」在数泡后 , 茶叶舒展开来还不致于挤在壶内伸展不开 , 即使舒展率最高的茶类亦如此 。 茶叶挤在壶内太密 , 会有闷味 , 影响香气品质 , 如炒菜放了一大锅 , 不容易将茶炒好 。 那什么不干脆放少少的 , 如鉴定杯的泡法?这在「小壶茶」是不实际的 , 因为放太少 , 泡一、二道就要换一次茶叶 , 不方便 。
在「温度与泡茶的关系」中曾提过 , 若欲降低茶汤苦味 , 可降低泡茶用水的温度改善之 , 若欲减少涩感 , 可缩短浸泡的时间 , 或降低水温 , 但为达到所需浓度 , 若采取增加用量的途径 , 那当然会违背上述「浸泡时间」的原则 , 这属技巧的应用 , 目的在掩饰茶叶的缺点 。
前面曾提过 , 浸泡的时间最好在一分钟以上 , 但若遇到揉捻成球状的茶 , 舒展率非常大 , 第二、三道浸泡的时间非缩短不可时怎么办?这时由于已经浸泡过 , 各种成分释出的能力较强 , 时间缩短一些无妨 。
除了浸泡的时间外 , 停泡间的间隔时间的也很重要 , 将茶汤倒出后 , 若相隔时间长(如20分钟以上) , 下一道浸泡的时间应斟量缩短 , 若属二、三道茶 , 可溶物释出量正旺 , 缩短的程度还要加大 。 例如紧揉成球状的高级乌龙茶 , 若第一道浸泡一分钟即得所需浓度 , 放置20分钟后冲泡第二道 , 几乎无须等待 , 冲完水 , 盖上壶盖 , 就可以将茶汤倒出 。 前一道茶汤未完全倒干 , 留下来的茶汤也会影响下一道茶的浓度 。
推荐阅读
- 简论现代茶艺美学
- 知母泡水喝的正确方法 知母的食用方法
- 女性吃白萝卜的坏处 白萝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桔梗什么人不能吃 桔梗的食用方法
- 六安瓜片的存储方法
- 饮茶方法的新趋势
- 潮汕猪肉脯的制作方法 猪肉脯的家常做法
- 铁观音的品饮艺术
- 石斑鱼制作烹饪方法 石斑鱼的做法大全
- 茶道的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