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选读:大观茶论


茶书选读:大观茶论

文章插图
       《大观茶论》由宋徽宗赵佶著于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 。 《大观茶论》对宋代的茶叶生产过程宋代茶具和宋代“斗茶”艺术多有详细叙述 , 是一部重要的茶学专著 , 也是世界上维一的由在位帝王撰写的茶学专著 。 《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章 。 今天选取其中的几篇与大家分享:1、地产:植产之地 , 崖必阳 , 圃必阴 。 盖石之性寒 , 其叶抑以瘠 , 其味疏以薄 , 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 , 其叶疏以暴 , 其味强以肆 , 必资阴荫以节之 。 阴阳相济 , 则茶之滋长得其宜 。
【编者注释】“阴阳相济”的产地观念是很先进的 , 而且也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 “高山云雾出好茶”还有武夷山好的山场等 , 都体现出阴阳相济这一点 。
2、天时:茶工作于惊蛰 , 尤以得天时为急 。 轻寒 , 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 , 茶工从容致力 , 故其色味两全 。 若或对郁燠 , 芽甲奋暴 , 促工暴力随稿 , 晷刻所迫 , 有蒸而未及压 , 压而未及研 , 研而未及制 , 茶黄留积 , 其色味所失已半 。 故焙人得茶天为庆 。
3、采择:撷茶以黎明 , 见日则止 。 用爪断芽 , 不以指揉 , 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 。 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 , 得芽则投诸水 。 凡牙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 , 一枪一旗为拣芽 , 一枪二旗为次之 , 余斯为下 。 茶之始芽萌则有白合 , 既撷则有鸟带 , 白合不去害茶味 , 鸟带不去害茶色 。
5、制造:涤芽惟洁 , 濯器惟净 , 蒸压惟其宜 , 研膏惟熟 , 焙火惟良 。 饮而有少砂者 , 涤濯之下精也;文理燥赤者 , 焙火之过熟也 。 夫造茶 , 先度日晷之短长 , 均工力之众寡 , 会采择之多少 , 使一日造成 , 恐茶过宿 , 则害色味 。
7、白茶:白茶自力一种 , 与常茶不同 , 其条敷阐 , 其叶莹薄 。 崖林之间 , 偶然生出 , 虽非人力所可致 。 有者不过四、五家 , 生者不过一、二株 , 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 。 芽英不多 , 尤难蒸培 , 汤火一失 , 则已变而为常品 。 须制造精微 , 运度得宜 , 则表里昭彻 , 如玉之在璞 , 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 , 但品不及 。
【编者注释】此处的白茶是“茶树品种”中白化了的茶树 , 而不是六大类茶中的白茶 。
【茶书选读:大观茶论】9、盏:盏色贵青黑 , 玉毫条达者为上 , 取其燠发茶采色也 。 底必差深而微宽 , 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 , 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 , 然须度茶之多少 。 用盏之大小 , 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 , 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 。 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
【编者注释】现在的茶也是可以用盏来泡的 , 其中的妙处试过之后就知道了 。
11、瓶:瓶宜金银 , 小大之制 , 惟所裁给 。 注汤害利 , 独瓶之口嘴而已 。 嘴之口差大而宛直 , 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 , 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 。 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 , 不滴沥 , 则茶面不破 。
13、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 轻甘乃水之自然 , 独为难得 。 古人品水 , 虽曰中泠惠山为上 , 然人相去之远近 , 似不常得 。 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 。 其次 , 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 。 若江河之水 , 则鱼鳖之腥 , 泥泞之污 , 虽轻甘无取 。 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并跃为度 。 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 , 就火顷刻而后用 。
【编者注释】这个半路加水之法 , 小编不是很同意 , 过老的水还是直接弃之不用的好 。 新老水混合 , 实际味道不会有太多进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