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鸡蛋|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文章图片


美食家孔夫子有言:“不得其酱不食!”
会吃的东北人信守这条格言 , 于是东北的味道不是“酱紫”的就是“酱婶”的 。

大酱 , 是东北使用率最高、名气却最低的风味密码 。
在传说里 , 给东北人一缸酱 , 他们能吃掉两公里绿化带 。 由此可见 , 酱对于东北人而言 , 无异于大葱之于山东 , 或者更甚 。

众所周知 , 蚕豆、豌豆、大豆皆可造酱 , 但就全国而言 , 最常见的还是大豆酿制的黄酱 。 而最迷恋黄豆发酵的鲜香的 , 东北三省当仁不让 。 他们把黄酱称为“大酱” , 用之炒豆角、爆茄子、焖土豆 , 也用之炖鸡、熬鱼 , 甚至用之蘸饺子!可谓无酱不成席 。

01
东北人 , 天生“爱豆”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 , 而东北是大豆的天堂 。 在种植大豆一事上 , 东北可谓占尽地利人和 。

东北黑土地的“威名”全国皆知 , 而当地人口中的“插根筷子都能发芽”也算不上夸大其词 。 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沃野平原 , 那纵横交错的发达水网 , 让东北的大豆产量高居榜首 , 尤其是黑龙江 , 以一省之力承包了中国4成以上的产量 。

东北人用十足的诚意待大豆 , 而大豆也用无私回馈这片土地 。
在东北农人眼里 , 大豆这个物种很特别 , 其他农作物吃肥 , 它产肥——
大豆根部上大大小小的根瘤 , 可以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氮 , 把它们留在土壤里 , 起到“固氮”的效果 。

有人常把它们比作微型化肥厂 , 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地不肥了 , 明年种点黄豆补一补” 。

一粒大豆 , 贯穿东北人的三餐四季 , 它们以各种形态陪伴着他们从早到晚 。 做成大酱 , 是炖菜的灵魂伴侣;制成豆腐 , 是餐桌上的最佳配角;盐炒生豆子是下酒神品……

大豆与东北人的组合 , 是黑土地上最粗放也最细腻 , 最实在也最甜美的CP 。

02
酱婶的东北菜
在大豆的众多形态中 , 大酱无疑最得东北人稀罕 , 几乎家家必备 。

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 , 东北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一口酱缸 , 供给全家一年的好滋味 。
“先于冬季将黄豆入锅煮烂 , 磨、剁为泥 , 制成酱块存放 。 翌年农历四月、五月间取出洗净 , 粉碎后置缸、坛中加水、盐发酵 , 常以木质酱耙捣之 , 经一个月即可制好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