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埰与敬亭绿雪
清初着名文学家汪琬 , 是苏州人 , 所写诗歌 , 吟咏苏州名胜古迹或文人故居的颇多 , 有一首题为《再题姜氏艺圃》七律:
隔断城西市语薛 , 幽栖绝似野人家 。
屋头枣结离离实 , 池面萍浮艳艳花 。
架几只摊淳化贴 , 雪瓯频试敬亭茶 。
与君企脚挥谈虐 , 杨柳阴中日渐斜 。
“频试敬亭茶”的姜氏又是谁呢?是苏州的骚人墨客吗?不是 。 说来话长 , 牵涉到明末崇祯甲申年的一些史实 。
山东莱阳人姜墚 , 字如农 , 是一个疾恶如仇、知无不言的书生 , 当时在北京 , 任礼科给事中 , 眼见朝政混乱 , 于短短五个月内 , 上了三十几次奏疏 , 引起了皇帝与内阁辅臣的反感 , 与熊开元同时罢官下狱 。 最后决定 , 杖一百 , 谪戍宣州卫 。 充军了 , 地点是宣城 。
姜蜾之弟姜垓上疏请代兄服刑 , 正听候朝廷发落时 , 李自成已攻破北京 ,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 天下大乱 , 再无人追究此案 。 但弘光小朝廷的阮大铖却十分仇视姜垛、姜垓兄弟 , 于是他们就在苏州隐姓埋名地住下来了 。
南明很快就被清所灭 , 姜墚看中了苏州闾门文衙弄内一处小型的园林 , 那原是名士文震孟经营的“药圃” 。 姜垛重新作了布置 。 十分有趣的是姜垛充军宣州卫虽时间不长 , 他对宣城的敬亭山却颇具好感 , 而且很欣赏敬亭山上出产的名茶--敬亭绿雪 。 因此 , 他把这座小型园林命名为敬亭山房 。 居住其中 , 以品评敬亭绿雪为最主要的赏心乐事 。 魏禧曾为之写了《明遗臣姜公传》与《敬亭山房记》 。
姜垛逝世 , 其子姜时节把园林改称为“艺圃” 。 但是 , 文坛耆老汪琬仍牢记当年姜琛的传奇人生 , 所以在诗中仍津津乐道姜蜾的风流韵事 。
明末清初之际 , 对敬亭绿雪最钟情者首推施愚山 , 施愚山是在敬亭山下长大的宣城人 , 他这种感情 , 大家很能理解 , 而姜垛却是山东莱阳人 , 而且宣城是他被发配充军的地方 , 再说他在宣城服刑时间很短 , 他对敬亭山和敬亭绿雪却也如此一往情深 , 可以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人奇事 。
林确斋与林茶
林确斋并不是十分知名的人物 , 清初江西有一个以《大铁锥传》作者巍禧为首的明代遗民群体 , 共有九人 , 皆通《易经》 , 因此被称为“易堂九子” 。 林确斋为其中之一 , 巍禧传世诗文中提到林确斋之处不少 , 并为之专门写了一篇传记 。 说来颇为离奇 , 这篇传记却名
为《朱中尉传》 。 原来林确斋的身世显赫 , 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也 。 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 , 协助朱棣登上了皇位 , 他自己的宁王府位于南昌 , 子孙自然也基本上在江西居住 。 朱中尉并没有仗势而横行不法 , 而是“四方豪杰多从之游” 。 又拜名师 , 习经义学术 。
甲申 , 李自成破北京 , 乙酉 , 金声桓攻人南昌 , 朱中尉偕彭士望到宁都 , 与魏禧相晤 , 成为生死之交 。 也就在此时 , 他决心隐去皇族身世 , 改称林时益 , 号却斋 。 俨然一介寒儒也 。
易堂九子过的是隐居生活 , 既不做清廷的官吏 , 也不参加清廷举办的各级考试 , 因为住在宁都城里的话 , 免不了官府的侵扰 , 所以九个成员的家庭都全部搬迁到了远离市集的翠微峰中 。 这九个家庭虽然生活很简朴 , 但人口众多 , 日子一长久 , 经济上也困难重重 。
好在林确斋不仅能诗能文 , 而且精通种茶、制茶、品茶的艺术 , 当初作为休闲 , 或者说一种生活乐趣 , 此时此刻 , 他决定以此为解决生活困难的手段了 。 但是 , 种茶要讲究地质、水源、气候 , 翠微峰并不适合 , 他经过调查研究 , 选择了另一远离通都大邑的所在 , 名曰冠石 。 这地名在余干县境内 , 是尧之石峰的简称 , 相传唐代的陆羽很欣赏这里的泉水 , 曾在这里凿石为灶煮茶 。 《茶经》说“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 , 盖水土之宜也” 。 由此推论 , 陆羽烹茶之处应当适宜种茶的 。 大概林确斋由此选中了冠石这一块山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