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繁殖可以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前者如种子繁殖 , 后者如扦插与压条繁殖 , 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细胞与组织培养 。
茶树是一种异花授粉植物 , 在遗传特性上是高度杂合的 , 这是因为种子中的胚是从亲本的雌蕊和花粉得到不同的染色体组合 , 所以在遗传上不同于两个亲本 。 在田间条件下相应地出现生长状况的不一致性 。 相反 , 营养繁殖和体细胞再生体的植株只含有亲本的遗传信息 。 因此用无性繁殖法育苗时 , 茶园中的群体生长便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均匀和整齐一致 。
1.茶籽萌发生理
刚采收的茶籽 , 即使放在适宜的条件下 , 也不能萌发 , 这是因为茶籽正处于休眠状态、茶籽休眠的主要特点与芽休眼相似 , 是生长的中止 。 茶籽休眠也是对不良环境条件适应的有效手段 。 由于休眠的存在 , 使得种子不会在秋季采收后的不利环境条件下萌发 , 而只有当外界条件适宜时 , 才能萌发 。 通过休眠 , 种子能巧妙地避免寒冷与干燥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 因而能够在低温干旱的环境下安全地生存 。
在生产上 , 茶籽播种前常采用浸种催芽 , 提高茶籽生活力 。 凡经过水选浸种的可以提前11天左右发芽 , 增进发芽率达13% 。 茶籽种皮较厚 , 经过浸种后 , 组织变松软 , 透性增加 , 渗透压增大 , 有利于气体交换 , 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 因而内在有机物质因吸水而分解 , 使营养物质增加 , 这些都有利于萌发 。 茶籽发芽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 , 是胚恢复生长并发育为独立的幼苗 , 茶籽开始发芽时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茶籽发生水合作用;呼吸作用增加;酶的周转加快;核酸增加;贮藏物质转化为可溶性产物并运输到胚中 , 用于合成细胞的组成部分 , 细胞分裂次数增加 , 体积也随之增大 , 最后分化为组织和器官 。
(1)茶籽萌发过程中的水合作用
茶籽必须吸水才能增加原生质的水合作用 , 并启动与发芽有关的代谢作用链 。 吸水使坚硬的种壳变软 , 子叶、胚吸水膨胀 , 种壳破裂 , 使胚根最先露出 。 不论茶籽原有含水量多少 , 要达到破壳萌发 , 一般含水量要达50~60% 。 茶籽萌发过程中吸水有一定阶段性 , 先高后低 , 到萌芽出土 , 含水又有回升 。 休眠期的茶籽含水量约为20% , 到破壳期露胚根时含水量上升到50~60% , 以后吸水转缓 , 到幼苗出土时含水量达70%~75% 。 这是由于萌发初期子叶原生质胶状物质急速转化为溶胶状态 , 需要大量水分 。 胚根、胚芽露出时 , 因新组织能吸收部分水分 , 含水量稍有下降 。 胚芽出土伸长期 , 细胞扩大 , 水分又增加 。
(2)茶籽萌发过程中的呼吸作用
休眠期茶籽的吸氧量特别少 , 但当茶籽萌发吸水时就迅速增加 , 一般和吸水速率呈相关性 。 但当茶籽呼吸活性增加之后 , 对氧的吸收即趋稳定 。
呼吸作用包含主要是淀粉、糖、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成分的氧化分解 , 同时产生大量ATP形式的能量 , 用于合成种子储藏组织内贮备养料分解时所需要的酶 , 以及随之而来的幼苗细胞成分的形成 。
①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茶籽休眠时含有少量淀粉酶 , 在发芽初期 , 不溶性的淀粉和贮藏糖类转变为可溶性糖类、以后随着前发过程的进展 , 淀粉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强 , 因此淀粉含量明显减少 , 比休眠时大约减少一半以上 , 同时可溶性糖类从子叶组织运往胚的生长部分 。
②蛋白质和有机酸的转化 茶籽含蛋白质约10%左右 , 茶籽萌发新组织 , 氮源来自于叶贮藏的蛋白质 。 贮藏蛋白质的减少伴随着氨基酸和酰胺的增加 , 接着在胚的各生长部分合成新的蛋白质 。 茶籽萌发过程中 , 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 , 由休眠到前发约减少50% 。 而氨基酸到萌发时增加到34%左右 , 有的可增至60~70% 。
推荐阅读
- 茶树生育得相关特性
- 6-8茶叶生产的要点
- 福建茶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 我国古代茶树栽培技术的发展
- 茶叶的产季名称
- 幼龄茶树“分段矮化法”修剪技术
- 夏季修剪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 茶树保护
- 如何去体内湿气
- 宫颈癌的六个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