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虽是我国历史名茶 , 在历史上大红袍(武夷名枞)有中国茶王之称号 , 解放后历届中国名茶评比中都名列前茅 。 但因正宗武夷岩茶由于产量较其它类型乌龙茶少 , 在国内市场没有很大拓宽的数量 , 故能品饭到真正武夷岩茶的茶友并不多 , 近年武夷山景区开放后 , 特别获得“双世遗”金牌后 , 来武夷山的游人大量增多 , 武夷地区茶叶商店和茶艺馆遍地皆是 。 但能买到和品饮到真正武夷岩茶的人并不多 , 介绍武夷岩茶特点的都随市场消费者的心理而一变再变 , 弄的面目皆非 , 以次充好 , 以伪乱真 , 主要关键在目前品饮武夷岩茶内质(或其它乌龙茶)往往没有规范 , 忽略了关键性要素 , 故对品质的优劣 , 无所适从 , 人云亦云 , 随意性很大 , 其它乌龙茶亦有类似情况 , 故需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 , 以正视听 。 (一)历史上对武夷岩茶如何品评内质
梁章钜(1845)在《归田琐记》中对武夷岩茶称:“至茶品之四等 , 一曰香、花香小种(指一般乌龙茶)之类皆有之 , 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 , 不知等而上之 , 则曰清 , 香而不清犹凡品也 , 再等而上之 , 则曰甘 , 香而不甘 , 则若茗也 , 再等而上之 , 则曰活 , 甘而不活 , 亦不过好茶而已 , 活之一字 , 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其微 , 也必深山中之水 , 方能悟此比消息 。 ”这活、甘、清、香四字 , 比较确切地概括了对武夷岩茶内质的描述 。
【乌龙茶 武夷岩茶品饮欣赏】(二)近代人对武夷岩茶内质之评述
“武夷岩茶首重岩韵” , “臻山川英精秀气所钟 , 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 岩韵与岩骨实际上是同意词 , 指滋味而言 , 是内质上更深一层的表述 , 只能意会 , 很难口述 , 但亦说明“韵”、“骨”、重于“香” 。 在评茶用语上称茶底厚而有岩骨则韵显 , 相反则底薄无骨则韵不显 , 以及杯底香是否持久 , 若仅有浓度而无底 , 则非武夷岩茶而是洲茶或外山茶而已 。 或称滋味中有无骨头(即有岩石味的特殊韵味) , 同时亦有“活色生香、舌本常留甘尽日、齿颊留芳、泌人心脾、香味两绝”等等形容 。
(三)现代人对武夷岩茶内质评语?
除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外、一般以香、味、汤色、叶底四因素的综合 , 以前二者为主 , 后二者参考 。 优质茶的香气一般以锐者需浓烈 , 幽者需清远芳香馥郁的天然香、香气持矽性长则佳 。 滋味一般以醇厚甘爽、喉韵清冽 , 回甘快而润 , 快感舒适 , 岩韵显者更为可贵 。 茶汤要求清澈明净 , 呈金黄或橙黄色 , 耐冲泡 。 叶底要求软亮不杂 , 红点或红边鲜明 。
(四)对香、滋味的探讨
1、香气;张源(1595年)在《茶绿》中说:“香有真香 , 有兰香 , 有清香 , 有纯香 。 表里如一 , 曰纯香 。 不生不熟 , 曰清香 。 火候均停 , 曰兰香 。 雨前神具 , 曰真香 。 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问香、此皆不正之气” 。
推荐阅读
- 乌龙茶是缓解眼睛干涩的良药
- 名称-六朝青瓷耳杯,中茶黑茶园
- 优质乌龙茶的特征及品质形成的必备条件
- 乌龙茶——是“茶迷”的最爱,金银花茶的制作
- 人生如茶淡,武夷山大红袍
- 成品乌龙茶的拼配技术
-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
- 茶道发祥地 武夷茶道当之无愧
- 解读武夷岩茶中的杂异味
- 台湾省名茶——冻顶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