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道、清、真、和”中国茶道的境界(图)【图 “道、清、真、和”中国茶道的境界,春季养生茶配方】【茶道之道】 何谓茶道?万事万物一与“道”字相关,便显得深不可测 。 老子在 《道德经》 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道”说成包容万物、无处不在、博大精深、生生不已的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现象,太精妙深邃了 。 《道德经》 里又说:“道法自然”,总算让人透出口气,轻松了些,却又茫然无措,这“自然”二字,更非好解释的,看来对茶道的理解,只好因人而异了 。 山野庄户人家或市井平民,只把茶作为商品,品了上千年,除了提神醒脑、去油解腻的效用外,还把茶当作独坐、闲谈、外出、居家的“伴儿” 。 说它有何奇处,谁也拿不出答案,只感到离不开,他们以为这就是茶道 。 【茶道之清】 清,也就是无杂 。 古人认为,喝茶本是雅事,因而与俗人饮茶是有违茶的清的精神 。 因此而引申出来了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之说 。 我们在从古往今来的众多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相关的内容和叙述 。 明人屠隆在 《考余事》 中说:“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 。 ”明人陆树声与徐渭都作有 《煎茶七类》 之文,二人把“人品”列在首位 。 陆树声说:“煎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 。 ”徐渭也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 。 ”同时代的许次纾在他所著的 《茶疏》 “论客”一节中说:“宾朋杂沓,止堪交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 。 惟素心同调,彼此畅运,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汲水点汤 。 ”陈继儒在其所著的 《岩栖幽事》 中则说:“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 ” 由此可见,品茶人数是有严格限制的,否则就落下了“施茶”的话柄 。 张源在 《茶录》 中亦有类似的说法:“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 。 独黑苦荞茶的作用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 ” 我们又回到“茶道”的“道”上来看, 《道德经》 的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韩非子对道的解释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物之所稽也 。 理者成物之文也绿茶什么牌子最好,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 。 故曰道,理之者也 。 ”关于道,古人今人的解释和所著述的文字真是汗牛充栋 。 但很多人都认为老子之道主要还是站在唯心这一方面的,这在自古以来的作品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可看得出来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亦可以看到“道”的唯心的蛛丝马迹来 。 中国最早提出茶道而无固定仪式应该亦是源于此 。 世间的万事万物,如果从一开始就限定一个范围,那么就是非自然的,而饮茶活动本身就是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升个人修养 。 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茶道本就不应该有固定仪式,否则就和茶道精神相违背,此乃茶事大忌 。 就茶道来说,在历来的文章中讲静多于讲清 。 为何?因静是清的结果,静比清来得更为直接,更为表面化 。 静是很容易体会到的 。 诚如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事和物,我们往往可以一眼看见结果,却往往忽略它是如何而来,从何而来 。 我们只看见了结果,最终就认为结果就是本源 。 而我们在探讨茶道的精神的时候就不可忽略这一错误了 。 我们来看宋徽宗赵佶在 《大观茶论》 中所写:“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 ”韦应物所写的、“性洁不可无,为饮涤烦尘”皆是写茶之性本洁,而饮茶之人必须性清才能相得益彰 。 试想本是雅事,品茶之时却仍想着蝇营狗苟之事,岂不败兴 。 所以说茶道的精神之一应当是——清 。 【茶道之真】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必执著于“道”,追求于“真” 。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闲 。 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 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层次 。 【茶道之和】 茶道之净的境界铁观音属于哪类茶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说,一就是饮茶环境的净,另一个就是饮茶茶具的净,只有这两条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带来的乐趣 。 我们再来看前人对于饮时“净”的高论 。 茶宜 明窗净几 轻阴微雨 小桥画舫 茂林修 竹小院焚香 茶忌 恶具 主客不韵 冠裳苛礼 荤肴杂陈 案头多恶趣 从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对饮茶的环境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 所以在此我们把净作为茶道的主旨之一,这并非是空穴来风 。
推荐阅读
- 茶的后花园,竹叶青是绿茶吗
- 如何使用Photoshop使打印的图片更清晰
- 姑苏茶艺
- 三道茶茶艺
- 道教的茶道生活
- 白斩水鸭的家常做法
- 肉末米糕,家常的做法
- 环境日的简笔画怎么画环境日的简笔画画法
- 长发老师简笔画
- 清明节踏青手抄报怎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