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 分别从“茶禅一味”、“茶禅一体”的起源和内涵、禅与饮茶、禅与种茶和制茶禅与饮茶的向外传播四个方面揭示中国茶与禅的关系 。 【关键词】茶;禅;中国【中图分类号】 G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 7710(2003)03- 0042- 02
佛教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 茶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佛教的传播 , 茶叶是僧人坐禅修行不可缺少的饮料 , 两者密切相关 。 佛教僧徒谓“茶禅一味”、茶禅一体” , 又说茶有三德:坐禅时 , 通夜不眠;满腹时 , 帮助消化;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 。 它有利于丛林修持 , 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 。 僧人种茶、制茶、饮茶、传播茶文化 , 为中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及传播立下不世之功 。
1、佛教的兴盛与饮茶的传播
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乐感的 , 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 。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 , 自汉代传入中国 , 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 。 佛人饮茶最早是在晋朝 , 南北朝时 , 佛教被统治者用来麻醉老百姓 , 作为统治术 , 此后历代皇朝都乐于利用 , 佛教因此而发展 , 并出现不同学派体系 。 佛教禅宗主张园通 , 能与其它传统文化协调 , 从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 并使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至今 。 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 , 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 , 在饮茶中得到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 。 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 , 说饮茶可得道 , 茶中有道 , 佛与茶便连接起来了 。 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 , 这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高度 。 唐宋佛寺常兴办大型茶宴 , 在茶宴上 , 要谈佛经与茶道 , 并赋诗 , 把佛教清规、饮茶谈经与佛教、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 , 茶禅一味”、“茶禅一体”说由此产生 。
唐代轰动一时禅宗公案“赵州吃茶去” , 正是” “茶禅一味”的表现 。 《五灯会元》卷四详细地记叙了此事 , 说河北赵州(赵县)有一柏林禅寺 , 寺中有一高僧叫从念禅师 , 人称赵州 。 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答:“曾到 。 “赵州说:“吃茶去!”又问一僧 , 答:“不曾到 。 “赵州又说:“吃茶去!”后院主问:“为什么到也云-吃茶去. , 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招唤院主 , 院主应诺 , 赵州便说:“吃茶去” 。 赵州对三个不同者均以“吃茶去”作回答 , 正是反映了茶道与禅心的默契 , 其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即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不论来过还是没来过 , 或者相识不相识,只要真心诚意地以平常心在一起“吃茶”,就可以进入“茶禅一味”“茶禅一体”的境界 。
茶与禅有相通之道 , 均重在主体感受 , 非深味之不可 。 饮茶需心平气静地品味 , 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 , 以求环境与心静的宁静、清静、安谧 。 参禅要澄心静虑地体味 , 讲究专注精进 , 直指心性 , 以求清逸、冲和、幽寂 。 品茶是参禅的前奏 , 参禅是品茶的目的 , 二位一体 , 水乳交融 。 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 , 从而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 。 在民间茶礼方面 , 朝廷茶仪难以效仿 , 禅院茶礼易为一般老百姓接受 , 因此 , 它对佛教影响也很大 。
2、佛教与饮茶
自释迦以来 , 佛教重要修行之一 , 就是坐禅 。 要求独自一人跏趺而坐 , 头正背直“不动不摇 , 不委不倚” , 更不能卧床而睡 , 90天为期 。 此外 , 还规定过午不食 , 不饮酒、不食荤 。 于是既有提神醒脑、驱除疲劳困倦 , 又有清心修行的茶 , 成为禅僧必不可少的饮料 。 禅僧坐禅时 , 每焚完一支香 , 就要饮茶 , 一天多的喝到四、五十碗 , 饮茶有助参禅 , 面壁省悟的妙用 , 为越来越多的僧人所亲身体验和感受 。 唐代《封氏闻见录》载 , 泰山灵岩寺降魔藏“学禅务于不寐 , 又不夕食 , 皆许其饮茶 , 人自怀挟 , 到处煮饮 , 从此相仿效 , 逐成风俗” 。 唐代诗人杜牧的“今日鬃丝禅榻畔 , 茶烟轻扬落花风”的诗句 , 更生动描述了老僧参禅烹茶时闭静雅致的情景 。
推荐阅读
- 陪父母采茶去
- 难忘母亲茶
- 清明问茶,寻一缕幽幽沁香
- 茶不可一日或无
- 走一趟皇帝佬儿的问茶路
- 漫步千亩桃林,沉醉十里茶香
- 老茶头和一般熟茶有什么区别
- 婚前试婚有哪些利与弊?
- 乌龙茶名茶是最考究的饮用方式,喝茶的讲究
- 什么样的茶书受欢迎?,儿茶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