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一种硬通货叫“切糕” , 有一种破产叫“一刀马云崩溃 , 两刀建林流泪 , 三刀比尔盖茨躺街睡” 。
这是切糕“碰瓷式销售”的鼎盛时期 , 网友们对其的评价 。
彼时互联网上的传言很多 , 但段子更多 , 有人表示一块切糕可以换北上广一套房 , 也有人说敢买切糕的家底比墙底都厚实 。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 , 人们对切糕的印象到底如何?
现在的它明码标价 , 还有人敢买敢吃吗?
馋嘴惹的祸
根据资料显示的记录 , 切糕翻车的具体时间 , 是在2012年 , 而且翻车原因 , 就是因为一场“价值16万的天价切糕事件” 。
作为各种昂贵的蜜饯干果、果仁做点缀 , 特级蜂蜜做粘合剂的切糕 , 在甜这件事上 , 可以说是叠满了buff 。
只要是正宗的切糕 , 无论是从装饰的干果还是从装饰的彩色果脯选择 , 都是一等一的好 。
再加上原料的高级 , 糖和高等蜂蜜用作粘合 , 就让整个切糕的密度较大 , 远远比看起来要重 。
五颜六色的果干足以吸引大部分人们的好奇兴趣 。
如果老板聪明的话再往景区门口一放 , 在游客和美食的双重滤镜下 , 眼前的再也不是美食和零嘴 , 吃的就是异域风情 。
但你说人们对这种本质还是“甜品”的切糕价格承受能力是多少呢?
按照2012年的成人消费情况 , 50块钱顶天了 。 但当年的湖南省 , 就是出了一件“16万切糕”的案子 。
本来只想买卖切糕的双方 , 最终因为切糕的价格问题谈不拢 , 大打出手 。
最终买家村民赔偿了切糕老板15.2万元 , 再加上医药费等等赔偿直接奔着20万元去了 。
此后切糕的评价借助此事的风潮 , 在网络上掀起了大范围讨论 。
有人说切糕如此坑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 早在两千年出头的时候就被领教过了 。
也正是从这个天价新闻之后 , 越来越多的人晒出了自己被“嘴馋”吸引 , 然后吃了闷亏却不敢表露的事实 。
这种共同的记忆 , 组成了现在网络上人们对切糕的评价 , 这或许有失偏颇 , 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 , 当年外出务工的人 , 确实存在一些“隐性销售问题” 。
统一且有序的“强卖”流程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 , 第一次见到切糕是满怀新奇的 。
于是上前询问价格 , 夹生的普通话不影响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交流 。 “7元一两”成了大多数切糕的挂牌价格 。
但如果好奇真的打败了理智 , 上前尝试一下 , 就会落入圈套 。
因为语言不通 , 沟通时对方有意无意的“失误” , 让切下来的重量是顾客要求的数倍 。
而眼前的切糕也远远要比看起来要重 , 手掌大的一块简简单单就能上百 。
零几年的一百元 , 可是小城镇家庭半个月的伙食费 。
但超出承受价格的数字一出来 , 顾客还不能不买 , 因为附近大概率都是老板熟人 , 只要一句不买 , 他们就能上来把你团团围住 。
推荐阅读
- 切糕|天价切糕“后遗症”究竟有多严重?如今已明码标价,也无人问津
- |?巴奴火锅创始人再回应天价土豆:包含多种价值,不考虑降价
- 面条|上海大姐卖“天价面”,3888元一碗不便宜,网友:明显不待见客人
- 茄子|神秘切糕重现长三角,8块钱一两让小伙喜笑颜开,下刀之后就傻了
- 糖果|比切糕还贵!女子遇“糖果刺客”6块糖466元,店家:切了必须买!